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古稱“啟蟄”,此時,太陽運行到黃經345°。2018年的驚蟄時間是3月5日(農歷戊戌年正月十八)。此時大地回暖,長江流域天公作雷,雷聲震動,萬物萌動,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花鳥樹木更是春意盎然。

春猶淺,柳初芽,杏初花(攝影:李楠)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驚蟄三候為:“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對應的花信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 三候薔薇?!斌@蟄,就意味著桃花盛開、黃鸝鳴叫、布谷鳥飛來的時節到了。

彩繪《春耕始》(作者:李大嘴)
農事農諺
驚蟄節氣正值“九九”艷陽天。“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氣溫回升,雨水增多,春耕大忙的季節到了?!按豪左@百蟲”,溫暖的氣候條件可能帶來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田間雜草也相繼萌發,此時需做好病蟲害防治和中耕除草?!疤一ㄩ_,豬瘟來”,家禽家畜的防疫也需要重視。

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
俗話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眲趧尤嗣褡怨啪头浅V匾曮@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的開始。驚蟄雖然氣溫升高迅速,雨量卻有限,春旱開始露頭。這時小麥孕穗、油菜開花都處于需水較多的時期,對水分要求很高。與春耕相關的農諺有:
大麥豌豆不出九。
凍土化開,快種大麥。
大地化,快種葵花和蓖麻。
種蒜不出九,出九長獨頭。
麥子鋤三遍,皮薄多出面。
驚蟄不耙地,好像蒸鍋跑了氣。
麥鋤三遍無有溝,豆鋤三遍圓溜溜。
預測后期天氣的諺語有:
冷驚蟄,暖春分。
驚蟄冷,冷半年。
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
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

蒙鼓皮(攝影:董乃德)
節氣習俗
蒙鼓皮 根據《周禮》卷四十《揮人》篇所記:“凡冒鼓必以啟蟄之日”。驚蟄是由雷聲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長了翅膀鳥嘴人身的大神,一手持捶,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多面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驚蟄這天,天庭里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

祭白虎
祭白虎 根據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白虎會導致百般不順。人們為了自保,便在驚蟄之時祭白虎。拜祭用紙繪制的老虎,虎口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用豬血豬肉,寓意白虎吃飽后不再出口傷人,化解是非。

驚蟄吃梨
吃梨 民間驚蟄吃梨的習俗由來已久?!袄妗迸c“離”諧音,據傳有不忘先祖、離家創業的意思;或說吃梨寓意蟲害遠離莊稼,保障全年好收成。從節氣養生來看,此時萬物復蘇,氣候比較干燥,很容易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吃梨確也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
吃炒蟲 驚蟄雷動,百蟲“驚而出走”,或殃害莊稼,或滋擾生活。浙江寧波地區的農家視驚蟄為“掃蟲節”,人們會拿著掃帚到田里舉行掃蟲儀式。閩西古汀州地區的客家人,或在熱水中煮帶皮毛的芋子,或炒豆子、炒米谷,認為這樣可以消滅多種小蟲。在江西上猶、崇義以及吉安遂川客家,驚蟄日上午,農家將谷種、豆種、南瓜和向日葵的種子等取一小撮放入鍋中干炒,謂之“炒蟲”,炒熟后分給自家或鄰居小孩食之,據說可保五谷豐收,不受蟲害。
驚蟄雷動,百蟲“驚而出走”
節氣養生
驚蟄過后春暖花開,也是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依據現代流行病學的調查,這一時節屬肝病的高發季節,疏肝健脾很重要。流感、流腦、水痘等流行性疾病,也需嚴加預防。此外,乍暖還寒時節,人的情緒如同天氣一樣波動,更易出現焦慮、睡眠障礙、食欲不振等現象,需預防“春季抑郁癥”。
驚蟄時節的養生宜順應陽氣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多吃新鮮蔬菜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日常起居宜晚睡早起,散步緩行?!苞L初解語,最是一年春好處”,閑暇時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踏青吧!
來源:公眾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編輯:王海(云南省非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