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廣南縣“皇姑節”366周年朝慶,每年農歷四月的第一寅日,廣南縣太平寨都會歡慶皇姑節,祈求一年風調雨順。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來臨之際,廣南縣蓮城鎮南秀社區太平寨在“皇姑節”期間開展非遺宣傳展示活動,省非遺中心受邀組織非遺項目參加展示。
5月21日晚,“皇姑節”火塘會在廣南縣銅鼓廣場進行,文山州各地壯族和當地苗族、彝族、瑤族等群眾,以及臨近廣南縣的廣西壯族也紛紛如期參加這一盛會。晚會上的非遺項目展演讓觀眾大飽眼福,其中應邀的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彝族海菜腔、劍川白曲、彝族民歌(南澗)、納西族民歌,在晚會展演中亮相。劍川白曲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姜忠德和省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李寶妹的對唱,以悠揚的白曲牽動臺下觀眾的心,彝族民歌州級代表性傳承人魯國花以高亢嘹亮的嗓音博得觀眾的掌聲,納西族民歌歌手和麗元以深情動人的曲調和深情的表演牽動著當地壯族少女的心,彝族海菜腔傳承人許國勇和搭檔石麗梅以海菜腔真假嗓的運用自如的嗓音及爐火純青四弦彈奏得到當地觀眾的喝彩。
劍川白曲國家級傳承人姜忠德、省級傳承人李寶妹演唱
彝族民歌州級傳承人魯國花
納西族民歌歌手和麗元深情演唱
廣南縣民族服飾展演
22日上午是接皇姑活動,7點時分,廣南縣106支巡演隊伍穿上節日盛裝,敲鑼打鼓,從皇姑廟出發,到馬蹄井“接皇姑”的祭祀活動。皇姑廟前則同期進行非遺刺繡項目展示。刺繡展涵蓋彝族、白族、壯族等民族的刺繡,廣南縣的壯族刺繡省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張鳳仙及應邀的彝族刺繡(石屏)省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普發珍、彝族刺繡(祿勸)省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游定美、白族刺繡省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李紅桃,參加了文化遺產日宣傳展示系列活動——民族刺繡展活動。他們不僅展示技藝、空閑時還相互交流技藝。展示區前,觀眾始終絡繹不絕,成為今年皇姑節的特殊亮點。
接皇姑儀式
民族刺繡展示區
彝族刺繡省級傳承人游定美
彝族刺繡省級傳承人普發珍
壯族刺繡省級傳承人張月仙
彝族、壯族刺繡傳承人切磋技藝
此次皇姑節非遺展示活動,是我省非遺項目進社區活動的延伸,也是非遺與社區民俗活動相結合的一次有益探索,非遺“來自民間,回歸民間”。
文字: 楊劍龍(云南省非遺中心)
圖片:楊劍龍 和麗元 許國勇
編輯:王海(云南省非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