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20日,貢山怒族獨龍族自治縣直轄丙中洛鎮和捧當鄉共同舉辦了“仙女節”系列文藝演出活動。
展示怒族織毯技藝
怒族仙女節又稱“乃伊節”,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在怒族聚居區舉行,延續三天。其起源,一種說法是源于原始崇拜,另一說法是怒族早期母系氏族尊崇女性的一種遺俗。怒族信奉仙女,以祈求安泰。為了紀念傳說中的仙女阿茸姑娘,在她死后的第二年農歷三月十五,人們舉行祭拜活動,逐漸形成仙女節習俗。祭人念祝辭,大家口頭獻貢。傳統的仙女節活動包括祭祀仙女洞并迎接圣水、歌舞求福、體育競技等。隨著時代的發展,祭祀仙女儀式已漸漸淡化,歌舞求福和體育競技成為仙女節的主要活動內容。
在今年的仙女節系列活動中,貢山縣文化館組織丙中洛農民合作社和怒族非遺傳承人帶動村民一起參與傳統習俗展示。扎根在基層的民間藝人將怒族非遺保護項目活躍在節日的每一個角落里,他們在專門設置的土特產展示區內烤石板粑粑、煮咕嘟飯、做嚇啦、織怒毯、編竹籃等活動現場熱鬧非凡,讓前來參加活動的民眾在歡樂的節日氣氛中感受怒族傳統文化習俗。
同時,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貢山縣脫貧攻堅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傳承人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帶動貢山文化旅游產業和促進文化旅游融合上發揮著積極作用。
為進一步展示怒族傳統節慶習俗和貢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成果,此次活動中文化館還向民眾發放《怒族仙女節》宣傳冊、《貢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宣傳冊》,營造民眾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社會氛圍。
文字:張靈巧(貢山縣文化館)
圖片:彭志燦(貢山縣文化館)
編輯:王 海(云南省非遺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