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殿位于昆明市東北鳴鳳山,占地1773畝,始建于明代萬歷3年(1602年),清代康熙10年(1671年)重建,國家4A級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古代銅鑄殿宇。
農歷正月初九,是昆明家喻戶曉的春節傳統民俗節日——金殿廟會。廟會由古代肅穆的宗廟祭祀、社祭及民間信仰演變而成。漢、唐、宋時期,融入道教、佛教的宗教信仰和娛樂形式,再經明清時期發展演變,突出了商貿功能,從而成為人們經濟、精神和文化生活的組成部分。清康熙十年碑刻記載金殿廟會:“是日,游客以數萬計,活動內容白天唱戲酬神,晚上對調子,唱山歌。”
每逢金殿廟會,人們從四面八方熙熙攘攘涌至金殿,游春賞花逛廟會。市民到銅殿前敬香,感恩祈福,舞龍舞獅,游行表演,唱滇劇、耍花燈、畫臉譜,小鍋米線、炸洋芋、糖葫蘆、烤肉串、燒餌塊、燒豆腐、豌豆粉、涼米線等傳統小吃等應有盡有,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極具昆明傳統文化特色。
金殿廟會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是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傳統手工技藝。小窯村瓦貓、滇式風箏、糖畫、面塑、鋦瓷技藝、剪紙、斑銅制作技藝等傳統技藝類非遺作品最受市民青睞,如剪紙傳承人用一張紙,一把剪刀剪出惟妙惟肖的花鳥人物,糖畫傳承人用白糖熬制的糖稀在光滑大理石板上做畫如行云流水,面塑傳承人把五顏六色的面團捏制成活靈活現的傳統故事人物和卡通人物等,讓市民大開眼界。
金殿廟會歷史悠久,經過幾百年的傳承,至今仍深受市民喜愛,并與時俱進,發展成為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充分融合的一個重要平臺和窗口,將更進一步地融入市民的生活。
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官方微博:https://weibo.com/u/7552461930
金殿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