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石家莊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民間藝術精品薈萃大觀展演開幕式上公布,6個種類34項民間絕活位列其中。同時,石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也在開幕式上公布。
34個項目入選“非遺”名錄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和《石家莊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實施意見》的要求,今年4月初,石家莊市文化局下發關于申報石家莊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的通知。石家莊各各縣(市)、區文化行政部門向石家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提交申請報告。日前經市政府研究批準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戲劇等6個種類34個項目為石家莊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據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突出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具有在一定群體中世代傳承的特點;在當地有較大影響;處于瀕危狀態等特點。比如深澤墜子戲是河北省特有的劇種之一,也是全國稀有的地方劇種之一,是在河南墜子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其發展史是一部草根藝人的奮斗史,是為農民所掌握的一種民間戲曲藝術。但現在由于缺少傳承人,該戲種發展面臨很大困難。
石市文化部門將對列入名錄的“非遺”項目進行保護規劃,給予相應的扶持,還將對入選項目的代表性傳人提供資助,鼓勵、支持其開展傳承活動等等。
2006年,石市文化部門曾公布了石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有15個項目。
民間絕活面臨傳承困境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給非物質文化遺產下的定義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既然是世代相承的就離不開人,專家指出,“非遺”依托人而存在,傳承人是“非遺”傳承的第一要素。
然而,隨著社會文化環境變化等原因,一些非物質文化項目的傳承面臨斷代,保護傳承人刻不容緩。比如被列入河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個項目叫贊皇鐵龍燈,它的來頭可不小,是目前全國鐵龍燈中僅剩的一家。目前贊皇鎮也只有一個表演隊,一些頗有造詣的舞龍隊員有的去世,有的年事已高,急需培養新的傳承人。
有關人士介紹,像贊皇鐵龍燈這樣面臨傳承困境的民間絕活不在少數,永清秸稈扎刻技藝、黃驊鼓等都因傳承人缺乏而處在瀕危邊緣。
石市建立傳承人制度
傳承人的重要性,已經引起國家及各級文化系統的關注。目前各級文化部門已經把保護傳承人的工作放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首位。
昨日,石市文化局正式公布了石家莊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共25個項目35個人名列光榮榜。按照石市政府要求,財政部門將撥付專項資金用于其舉辦活動,鼓勵他們培養下一代傳承人。
另外,昨日中國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26名。涉及民間文學、雜技與競技、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藥等5大類134個項目。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表示,“今后,文化部將繼續分類、分批公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石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單
一、民間音樂(4項)
無極吹歌 、行唐太平鑼、礦區抹牌、韓通戰鼓
二、民間舞蹈(7項)
趙州扇鼓、南寺莊背燈挎鼓、莊旺拉花、正定竹馬、
白馬崗跑竹馬、武凡同高蹺馬、東正花杠
三、傳統戲劇(4項)
北周卦亂彈、深澤墜子戲、元氏樂樂腔、莊子頭絲弦
四、雜技與競技(2項)
正定高照(中幡)、鹿泉斗火龍
五、傳統手工技藝(7項)
金鳳扒雞、正定宋記八大碗、真定府馬家鹵雞、藁城宮燈、西仰陵手工造紙、礦區高粱秸稈工藝、礦區根雕藝術
六、民俗(10項)
西宮大蠟會、封龍山廟會、贊皇臘八船、青橫莊杠會、趙莊嶺皇綱、井陘孤山感恩文化、長崗龍母文化、北秀林馬火會、南張井老虎火、桃林坪花臉社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