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一般從公歷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2018年的雨水時間是2月19日(農歷戊戌年正月初四)。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而稱為雨水。
雨水(來源:網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庇晁蚴牵骸耙缓颢H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指的是水獺開始捕魚,它們將魚擺在岸邊的樣子如同先祭后食;大雁由南往北飛;草木隨著大地中陽氣的升騰發出嫩芽?;ú輼淠镜纳L變化也是有節氣特征的,雨水三候對應的花信是“一候菜花,二候棠棣,三候李花”。
雨水節氣的涵義是降雨開始,雨量漸增。通常,在二十四節氣的起源地黃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氣寒冷,但見雪花紛飛,難聞雨聲淅瀝。雨水之后氣溫回升,雪漸少而雨漸多。而在氣候溫暖的四川盆地,即使隆冬時節,降雨也不罕見。除個別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終止。
2018年的雨水節氣從“七九”跨越到“九九”。“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這意味著除了西北、東北、西南高原的部分地區仍是寒冬之外,其他大部分地區已是春風化雨、一派春耕的繁忙景象。
雨水節氣,油菜、冬麥普遍返青生長,對水分的要求較高。此時,適宜的降水對作物的生長非常重要,正所謂“春雨貴如油”。而大小麥陸續進入拔節孕穗期,是最需要肥料、最怕水的時期,有“尺麥怕寸水”之說。華北、西北以及黃淮地區此時的降水量一般較少,若早春少雨,雨水前后需及時春灌?;春右阅系貐^,則需防備春雨過多,導致濕害爛根。華南雙季早稻育秧已經開始,需注意抓住“冷尾暖頭”,搶晴播種。
天氣冷暖、風霜雨雪關乎農事,有關雨水的諺語主要是預測天氣,以利農事安排,包括:
雨水落了雨,陰陰沉沉到谷雨。
冷雨水、暖驚蟄;暖雨水,冷驚蟄。
雨水東風起,伏天必有雨。
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
雨水有雨莊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寶。
“雨水節,回娘家”是流行于川西一帶的漢族節日習俗。到了雨水節氣,出嫁的女兒紛紛帶上禮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子女的婦女,須帶上罐罐肉、藤椅等禮物,回家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
接壽
雨水節上,女婿送節的禮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長的紅棉帶,稱為“接壽”,祈求岳父母長命百歲。女兒燉好豬腳、雞湯,用紅紙、紅繩封了罐口,由女婿給岳父母送去,表示感恩。如果是新婚女婿送節,岳父母還要回贈雨傘,意在為出門奔波的女婿遮風擋雨,祝福女婿人生旅途順利平安。
“拉保保”也是四川一些地區的習俗。舊時人們為兒女求神問卦,看自己的兒女好不好養,更怕獨子夭折,一定要拜個干爹,即“保保”。此舉年復一年,傳承至今,取雨露滋潤、保護生長之意。也有不擇時間地點,如在寺院山門前或道路上“拜拉路干爹”、“上門拜干爹”的。要拉干爹的父母手提裝好酒菜、香蠟、紙錢的竹籃,帶著孩子在人群中找準干爹對象。一旦有人被拉著當“干爹”,大都爽快應允,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信任,也是雙方聯絡感情,共同關心子女成長,祝福美好生活的體現。
中醫認為肝主生發,春季肝氣旺盛,養生不當容易損傷脾臟,從而導致脾胃功能下降。雨水前后應當著重養護脾臟,同時保持肝氣調和順暢,飲食上盡量少食辛辣,多吃新鮮蔬菜,少酸多甜。雨水節氣還要謹防受涼,少食生冷之物。此時氣候仍然較為陰冷,可以適當進補,鯽魚、胡蘿卜、春筍、山藥、小米、蜂蜜、大棗、銀耳等,都是適合這一節氣的美食。
來源:轉載自公眾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編輯:王海(云南省非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