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驚春清谷天”,二十四節氣的第四個節氣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2018年的春分時間是3月21日(農歷戊戌年二月初五)。春分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晝夜平分。

春分時節,鶯飛草長
根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記:“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古代黃河流域與之相應的物候現象為“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說的是春分日后,燕子從南方飛來,雷電氣象出現了。春分花信為: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

金燦燦的油菜花田
從春分到清明,正是一年中氣溫上升最快的時段。春分之后,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晝長而夜短。春分時節比較明顯的特征是大部分地區楊柳青青、鶯飛草長,小麥拔節、油菜花香,桃紅李白迎春黃,華南地區更是一派暮春景象。

采摘春茶
農 事 農 諺
初春時節,氣溫回升之后又會出現一段時間的持續偏低,俗稱“倒春寒”。在南方,倒春寒最主要的影響是早稻爛秧,在北方會影響到花生、蔬菜、棉花和小麥的生長。

春分時節農事忙,農民正在栽種瓜苗
俗話說:“立春陽氣轉,雨水雁河邊;驚蟄烏鴉叫,春分地皮干。”在“春雨貴如油”的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降水依然很少,抗御春旱是農事的主要問題,而此時,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春茶開始抽芽?!耙粓龃河暌粓雠河赀^后忙耕田”,農忙季節就要開始了?!岸麦@蟄又春分,種樹施肥耕地深?!贝悍智昂笠彩侵矘涞拇蠛脮r節,清代便有“夜半飯牛呼婦起,明朝種樹是春分”的詩句。
根據春分晴雨預示后期天氣及年景的諺語有:
春分降雪春播寒;
春分陰雨天,春季雨不歇;
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無路行;
春分無雨劃耕田,春分有雨是豐年。
根據冷暖預示后期天氣的諺語有:
春分不暖,秋分不涼;
春分不冷清明冷;
春分前冷,春分后暖;
春分前暖,春分后冷。
根據風來預示后期天氣的諺語有:
春分大風夏至雨;
春分西風多陰雨;
春分南風,先雨后旱;
春分刮大風,刮到四月中;
春分早報西南風,臺風蟲害有一宗。
節 氣 習 俗
01 祭日
春分也是節日和祭祀慶典的日子。清代潘榮陛在《帝京歲時紀勝》里寫道:“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古代帝王的祭日場所多設在京郊,北京的日壇又叫朝日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大明神(太陽)的地方。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日出時),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親自祭祀,其余的年歲由官員代祭。

春分祭祖活動
02 祭祖
早春二月,在山東、浙江、貴州以及大部分客家地區,人們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掃墓前先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殺豬、宰羊,請鼓手吹奏,請人念祭文,行三獻禮。全族和全村參加,規模很大,有時多達幾百甚至上千人。大部分客家地區春季祭祖掃墓,都從春分或更早開始,最遲清明結束。

野莧菜
03 吃春菜
春分是踏青活動的開始,野外挑野菜是村民的一項重要活動。南北各地生長的野菜不盡相同,吃法也各異。嶺南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采回的春菜一般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正如俗語所說:“春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span>

春分豎蛋
04 豎蛋
俗話說“春分到,蛋兒俏”。豎蛋的做法是:選擇一只新鮮雞蛋,在桌子上豎起來。豎蛋成功可能和蛋殼表面凹凸形成的支撐點有關,只要有任意三個支撐點就能組成一個支撐面,雞蛋的重心只要落在支撐面里,雞蛋就能豎起來。同時,蛋黃的下沉會降低蛋的重心,有利于雞蛋的豎立。這項游戲般的古老習俗,其實正是人們對春天來臨的一種慶祝。

粘雀子嘴
05 粘雀子嘴
春分習俗“粘雀子嘴”意在避免鳥類破壞莊稼。春分正值農耕繁忙的時候,農民有吃湯圓的習俗,他們會將二三十個煮好的湯圓用細竹簽插著放到田間地坎,那些破壞莊稼的雀子被黏住了嘴,也就不敢再來啄莊稼了。
06 犒勞耕牛、祭祀百鳥
江南民間流行犒勞耕牛、祭祀百鳥的習俗。春分至,耕牛開始一年的勞作,農民用糯米團喂耕牛表示稿賞;祭祀百鳥,一為感謝它們提醒農時,二是希望鳥類不要啄食五谷,有祈禱豐年之意。
節 氣 養 生
春季陽氣生發、大地回春、萬象更新、生機盎然,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春季養生重點體現“生、升”的自然規律。春分時節陰陽平衡協調,人們在保健養生時也要順應節氣的特點,注意保持體內陰陽“平和”的狀態。此時,多梳頭,刺激頭部經穴對于保持平衡、消除疲勞很有幫助。

小蔥炒雞蛋
飲食方面的原則是忌大熱大寒,力求中和。春季是蔥在一年中營養最豐富,也是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時候,此時食之可預防春季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北方人春天愛吃的小蔥炒雞蛋或小蔥蘸醬,都是很有營養并且順應節氣的吃法。
來源:轉載自公眾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編輯:王海(云南省非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