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 俗 節 慶
圖1 水彩畫《蒹葭蒼蒼》(作者:施穎)
節氣概說
太陽到達黃經165°時,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白露,今年的白露時間是2018年9月8日(農歷戊戌年七月廿九日)。
根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記:“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此時天氣逐漸轉涼,夜間水汽凝結在葉子上面,清晨時分結成露珠。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天的露水。白露三候是:“一候鴻雁來;二候元鳥歸;三候群鳥養羞。”鴻雁和燕子等候鳥開始遷移避寒,百鳥紛紛開始儲備過冬食物。
白露是九月的第一個節氣。此時溫度降低,人們會明顯地感覺到秋天的到來。白天溫度雖然可達三十度以上,可是夜晚會下降到二十幾度甚至更低,溫差相當大。
圖2 朝露(攝影:趙寧)
農事農諺
進入白露節氣后,冷空氣分批南下,往往帶來一定幅度的降溫,人們用諺語“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來形容天氣迅速轉涼。北方地區降水明顯減少,比較干燥;部分地區嚴重秋旱可能影響秋季作物收成,或延誤秋播作物的播種和出苗生長。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暴雨或低溫連陰雨會對秋季作物生長不利。如果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伏旱、華西等地區的夏旱得不到緩解,都可能形成夏秋連旱,如諺語所說:“春旱不算旱,秋旱減一半。春旱蓋倉房,秋旱斷種糧?!绷碛兄V語說:“八月十五雁門開,雁兒頭上帶霜來。”白露時節還可能由于冷空氣的入侵發生霜凍,甚至會導致農作物枯萎或死亡。俗話說:“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币馑际钦f,白露前后若有露,則預示著晚稻的好收成。表達農事活動的農諺摘錄如下:
秸稈青貯營養高,馬牛豬羊上等菜。
底肥鋪足快耕耙,秸稈還田土里埋。
高山河套瘠薄地,此刻即可種小麥。
白菜蘿卜追和澆,冬瓜南瓜摘家來。
谷怕連夜雨,麥怕晌午風。
白露割谷子,霜降摘柿子。
谷子上場,核桃滿瓤。
白露種蔥,寒露種蒜。
白露節,棉花地里不得歇。
白露打棗,秋分卸梨。
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
白露到,摘花椒。
白露到秋分,家禽快打針。
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秋分后。
圖3 太湖漁民祭禹王(攝影:褚超)
節氣習俗
祭祀禹王 民間有在白露時節祭祀禹王的習俗。祭祀禹王又稱為拜祭“水路菩薩”。禹王是治水英雄,與堯舜并稱古圣王,民間稱他為“水路菩薩”或“河神”。每年的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時節,江蘇太湖西山都會舉行祭祀禹王的香會,其中又以清明、白露的規模最大,每次歷時一周。
圖4 茶農趕采白露茶(來源:網絡)
喝白露茶 民間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的說法。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時節進入生長佳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干澀味苦,而是具有一種獨特的濃郁甘醇,尤其受老茶客喜愛。舊時南京人都十分青睞“白露茶”,因而每到此時,有些老茶客就會聚在一起,細品香茗。再者,家中存放的春茶已基本享用得差不多了,白露茶正好接上,因此白露前后,茶客傾向購買早秋、晚秋的白露茶。
圖5 鄰里間傳授傳統白露酒制作方法(攝影:徐志強)
釀米酒 湖南資興興寧、三都、蓼江一帶,歷來有釀酒習俗。每年白露節一到,家家釀酒,待客必喝“土酒”。其酒溫中含熱,略帶甜味,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釀成,故稱“白露米酒”。白露米酒的釀制取水、選定節氣頗有講究,方法也相當獨特。先釀制白酒(俗稱“土燒”)與糯米糟酒,再按1比3的比例,將白酒倒入糟酒里,裝壇待喝。
民間有句俗語“米酒糧食精,越喝越年輕”,糯米酒的營養成分容易被人體吸收,它能刺激消化腺的分泌,增進食欲,補充夏季人體的“虧損”。此外,白露酒也有寄托鄉思之意。
圖6 石榴紅了(攝影:胡明)
節氣養生
俗話說:“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碧幨罟潥膺^后,到了白露,暑熱散盡,就不要赤膊露體了,以免著涼。春捂秋凍是針對健康人群的養生要訣,并非人人皆宜,體質較弱者不適合“秋凍”。
圖7 水八仙(來源:網絡)
白露節氣是典型的秋季氣候,這一時期容易出現口干、鼻干、咽干、皮膚干裂等癥狀,可適當服用富含維生素的食品,預防秋燥,也可選用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秋季潤燥的水果很豐富,包括梨、甘蔗、蘋果、柑橘、葡萄、石榴等。中醫認為,白露時節的飲食當以健脾潤燥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溫之物,慎食性質寒涼、易損傷脾氣的食品。蘇南地區的“水八仙”,包括茭白、蓮藕、水芹、芡實(雞頭米)、茨菰、荸薺、莼菜和菱角,是傳統的應季食物,白露前后,正是雞頭米、菱角和藕等上市的時節。
來源:轉載自公眾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編輯:王海(云南省非遺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