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武超,男,壯族,1937年出生,富寧縣里達鎮里達街人。是當地會制作龕燈、棺罩、面塑等技術較全面的民間藝人。主要靠種地為生,他平時制作龕燈、紙扎、棺罩、面塑也有一定的經濟收入。
正在制作面塑的杜武超
杜武超自幼時,就喜好用紅泥巴捏各種動植物,如:觀音像、龍、鳳、兔等。憑借多年對這項技術的了解和自身擁有的一技之長,經過他的手所捏出的實物,效果形象逼真。面塑制作過去主要使用大米,通過他多年的摸索,他對面塑的制作產生了另具特色的想法,為了使面塑作品防水、色彩鮮亮,最后還要在面塑作品上刷一層上等香油。在1983年里達街楊某某的母親去世時,死者家屬邀請他制作現實和虛幻的物品來祭祀已逝的母親。于是他開始嘗試用麥面配色來制作面塑,通過他自身的努力,杜武超很快熟練的掌握了面塑做法,為了能將此項工藝發揚光大,讓這項技藝后繼有人,他于1992年開始陸續招收了里達街花燈隊的8名徒弟,與他一起制作面塑。杜武超面塑祭奠作品中有姜太公、龍、鳳、兔、四季花草等,其中代表作品有人物形象姜太公寓意壓邪,龍、鳳、兔寓意吉祥,四季花草寓意人間的一年四季。當地每逢有喪家白事,都請他和他的徒弟來制作,受到當地群眾的熱烈擁護和愛戴。
杜武超多才多藝,在當地享有很高的威望,他不僅擅于工藝美術,而且還喜好音樂。在年青的時候,為了生活,他學過裁縫、修過鐘表、自學繪畫,這為后來的工藝制作奠定了基礎。他制作祭祀祖先用的金屬神龕燈,材料簡單,制作精細、外型美觀。在喪事中制作的面塑系列更是豐富多彩、形象逼真,具有一定的欣賞價值。每逢節日,他還可以制作舞龍、舞獅及喪事時做棺罩等;在平常休閑時,他還經常演奏笛子、電子琴、二胡等樂器,還會編排花燈戲,在當地得到群眾的喜愛和認可。在他的帶領下,里達鎮神龕燈、紙扎、棺罩、面塑等傳統工藝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并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和發展。同時,為了更好地傳承我鎮面塑手工藝,里達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由文化站牽頭每年組織舉辦面塑培訓班進行培訓。截止目前,共培訓了25期2800人。
杜武超代表作
杜武超是一位多才多藝的民間藝人,是一位優秀的民族文化傳承人,他制作的燈具、紙扎、面塑、棺罩等手工制品,做工精致,具有很高的觀賞性和實用性,是本地民間傳統工藝美術的精華,它有鮮明的地方民族特色,也有較高的開發和利用價值。他多次被省、州宣傳部門邀請制作面塑手工藝電視節目,并在1999年參加了云南省文化廳的表彰大會,在會上現場表演面塑制作手工技藝,由于他精湛的技藝,同日被云南省文化廳命名為“云南省民族民間美術大師”。目前,杜武超被評為省級民族民間美術傳承人。
文章、圖片:富寧縣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