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午夜精品|妻子的秘密韩国版|大果冻|91国高清视频|亚洲精品国产成人av在线|野战农村妇女一级A片|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WWW|妻子的秘密韩国|国产91深喉口爆在线观看|朋友的妈妈完整版,粉色视频APP在线观看,三级黄色高清视频,麻豆天天做天天爱爽a区,中文字幕第10页,亚洲最大天堂无码精品区,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久久

學術視野-保護經驗

李樹明和他的鎮南月琴

來源:楚雄州非遺中心 日期:2012-07-31

    楚雄州岔河彝族傳統文化保護區,系南華縣龍川鎮岔河村委會所在地,是2009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每年七月,這里桃梨飄香,山野蒼翠,小橋流水,風光旖旎。聞名遐邇的鎮南月琴和她的代表性制作人李樹明,就出自這個具有濃郁彝族風情的岔河村。

 南華縣岔河彝族傳統文化保護區

彝家漢子的印象

 

省級傳承人李樹明

    “啊老表,啊表妹,你們來么我扎實高興羅!”走進岔河村一戶彝家小院,堂屋里迎來一個高高黑黑40多歲的男人,和我們一一握手,他就是李樹明,一個熱情、好客、直率、開朗的典型彝家漢子。應大家要求,在自家的小院里,他穿著一套刺繡花邊的彝族服飾,彈響了胸前精致閃耀的月琴,跳起了彝族左腳舞。
    “我么最吃力的是沒有文化”。生于1963年的李樹明,因從小家境貧困,沒有上過幾天學,連漢語言表述都有些吃力,但在彝族風情濃郁的岔河村,養成了他從小就喜好吹、拉、彈、唱、跳藝術天賦,月琴的形狀也深深印在他的腦海中。李樹明有世代相傳木匠技藝,加之自己的聰明才智,1997年開始制作月琴。通過勤奮鉆研并對月琴制作工藝的不斷改進,如今,他制作的月琴制作工藝已雕龍畫鳳,玲瓏剔透、獨具風格。

他把月亮抱回家

    走進李樹明的鎮南月琴制作坊,八方形、圓形、如意形等形狀大小不一的成品、半成品月琴琳瑯滿目。琴框上的圖案有吉祥如意的龍鳳、鮮艷盛開的馬纓花、熊熊燃燒的火把,其雕工之精致,形狀之逼真,真是巧奪天工,令人贊嘆不已。

 鎮南月琴

 李樹明在制作月琴

    李樹明介紹說,他制作一把月琴需要花費半個多月時間,制作原材料為楸樹板、水冬瓜木、弦線、油漆、顆粒膠等。制作過程總共分十個步驟:一是用前一年砍下來曬干的水冬瓜制作月琴框;二是根據弦框的大小用楸木板制作弦板(0.8—1.4尺不等),先在弦框中間裝上一根橫桿,再裝上弦板;三是在弦板上刻上圖案(圖案有:火把、龍鳳、馬纓花、鏈子等);四是用楸樹或水冬瓜木制作弦桿,并在弦桿上鑿上裝調弦桿的洞,弦桿的長短根據弦框的大小而定;五是用楸樹或水冬瓜木制作調弦桿(俗稱弦耳朵);六是用楸樹或水冬瓜木制作龍頭,并把龍頭裝在弦桿上;七是制作弦臺并將弦臺裝在月琴上,弦臺一般裝7個或9個,7個弦臺的月琴只能演奏彝族歌曲,9個弦臺的月琴可以演奏流行歌曲;八是制作弦碼并將弦碼轉在琴板上,月琴上弦碼是固定的;九是裝上弦線,使用的弦線是羊線,現在一般到商店購買尼龍線;十是為了使月琴變得更美觀且經久耐用,一般還要在月琴上漆上清光油漆。經過這些程序,一把精致的月琴就這樣制作完工了。
    沒想到,月琴的制作工藝如此復雜,如今,李樹明已經帶出了10多個徒弟,使這門技藝薪火相傳。
    看著這一把把精致的月琴,仿佛是天上一輪明凈的月亮,令人對彝族浪漫的愛情故事和幸福美好的生活充滿了遐想。

他帶著鎮南月琴走出大山

    通過積極努力,近年來,李樹明帶著他制作的鎮南月琴,走出大山,走出彝州,走向了全國。
    2006年6月,應云南省文化廳邀請,代表楚雄州參加“云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2007年2月,參加昆明老街廟會的演出,被云南電視臺生活資訊頻道評為金獎;2007年3月,參加首屆中國福保鄉村文化藝術節;2009年12月,被邀參加“云南文化旅游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活動;2008年8月和2009年11月,兩次參加省文化廳組織的昆明文廟文化遺產日工藝展示活動;2010年6月,受邀參加由文化部、農業部組織的北京中國民族民間手工藝展覽;2010年9月,受邀參加中國2010上海世博會云南代表團展示展出活動。2010年4月,被省文化廳、省民委命名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2009年7月,省“非遺”專家邱宣充、劉世榮、趙耀新教授專程看望李樹明,對他的制作技藝作了進一步指導。

 專家點評

    2010年9月,香港理工大學教授唐明晰博士和云南大學彭多意教授專程來到岔河李樹明家,對他制作的精致月琴愛不釋手,贊嘆不已,稱贊他制作的月琴是民族文化工藝精品。并帶走一把,決定推薦到英國愛丁堡大學美術設計學院收藏展出。
    2012年元旦,楚雄州文化館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廳收藏李樹明兩把精美的鎮南月琴展出,許多州內外、省內外參觀的客人,對巧奪天工的藝術作品贊不絕口。
    2011年8月,在省、州、縣文化部門的支持下,李樹明的工作坊“鎮南月琴工作坊”掛牌成立。他說:“現在,我的這門手藝傳下去了,賣月琴又增加了我的收入,日子一天天好過起來,我高興得很!”。
    李樹明,這個普普通通的彝家漢子,憑借自己勤勞苦干和聰明才智,制作出了一把把鎮南月琴,向世人展示了楚雄州彝族文化藝術精品,為進一步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揮了積極作用。
                                

文章、圖片:白愛榮(楚雄州非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