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1日,為弘揚優秀民族文化,打造白劇精品力作,根據大理州委主要領導指示精神,州文化局召開白劇《五朵金花》編創的前期論證會。電影《五朵金花》將被改編為白劇,計劃明年國慶節上演。白劇《五朵金花》將實現地方戲劇藝術與旅游市場相結合,突出展現白族文化魅力,使觀眾在觀看地方戲的同時,充分得到白族文化藝術的精神享受。
拍攝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電影《五朵金花》是中國電影史上的一部經典之作,曾先后在46個國家放映。雖然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五朵金花》卻從未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2000年在全國“百年最佳影片”評選過程中,《五朵金花》被評為十大影片之冠。為此,我州業界人士認為,將《五朵金花》改編成白劇是一個“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創舉”,既充滿機遇又充滿挑戰。
目前,州文化局已就改編前期準備工作作了安排部署,提出將白劇《五朵金花》打造成文化精品的目標。對白劇《五朵金花》的總體要求:時間控制在70分鐘;戲的主題是:大理好;看這出戲,對觀眾來說是一種快樂的享受;看白劇《五朵金花》,是在看大理白族的文化和藝術;看這出戲,觀眾在很短的時間內能深刻地體驗到白族和大理的文化魅力。對景宜老師創作白劇《五朵金花》的具休要求:11月底前寄來提綱,包括幾幕幾場,每一幕的場景和人物及要解決的問題,主要人物設計,茅盾沖突的營造和解決(以誤會和巧合為主);淡化政治色彩,應該是輕喜劇;在場景設計上,要把大理的山水之美、民俗之美和文化之美融合,如三月街、蝴蝶泉、古城、洱海、蒼山應有的表達,白族婚禮、繞三靈等要有;請景宜老師擬定合作協議,同時,要求她與雷蕾對接,解決音樂著作權的授權問題;故事設計上,可以跳出電影框架,五朵金花可以是各民族的,職業也可以是不同的。
文章:大理州文化局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