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無錫共有8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對于無錫非遺傳承工作的進展,無錫民間藝術博物館大師工作室主任趙紅育體會最深,因為她不僅從事著泥人、竹刻等項目的推廣、傳承工作,自己也從一個普通繡娘成為無錫精微繡的代表性傳承人。
2005年,從事了30多年精微繡創作的趙紅育調入無錫民間藝術博物館大師工作室,除了刺繡之外,還從事著無錫民間藝術的推廣工作,在推廣無錫泥人的同時,她精美的繡品得了文化部領導的重視,2007年,她應邀參加在北京舉行第二屆中國民間藝術大展。參加第二屆中國民間藝術大展是趙紅育帶著精微繡第一次走出無錫,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參觀群眾對無錫刺繡的贊嘆使無錫精微繡名聲大振,也就在這一年,精微繡入選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在接下來的兩年中,趙紅育又代表中國民間藝人三次出訪德國。
幾年間,無錫精微繡聲名鵲起,2009年又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這使得許多喜愛精微繡的人都想來跟趙紅育學習刺繡,出于對誠意求學者的感動,趙紅育先后收入三名自費弟子,而在2009年底,由國家和地方政府扶持,無錫精微繡正式招收傳承人。五年來,從一個普通繡娘成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的趙紅育感嘆自己趕上了國家重視文化,傳承非遺技藝的好時候,作為工作的一部分,她也親歷了無錫惠山泥人、留青竹刻等成為國家級非遺項目,無錫的城市文化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展示。
文章來源:無錫廣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