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縣是“中國珠茶之鄉”,明清時期平水鎮就是珠茶加工中心和主要集散地,平水珠茶也是我國當時的名茶和最早出口的茶類之一。18世紀珠茶以“貢茶”風靡世界茶壇,茶價之高不亞于珠寶,被譽為“綠色珍珠”。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平水珠茶被評為金獎茶葉。因其悠久的歷史及炒制工藝的獨特,去年,平水珠茶制作技藝已被列入紹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雖然珠茶所承載的歷史文化之深厚,但目前想要在市場上購買珠茶卻有點難。前段時間,有上海游客來紹興旅游,聽聞平水珠茶后想帶幾包回去,但問了好多商場超市,都沒有找到。縣林業局高級農藝師、茶葉專家金銀永告訴記者,目前紹興產的珠茶銷售渠道以外銷為主,主要銷往中東、非洲及部分歐美國家。
與西湖龍井及云南普洱茶這幾年的紅火相比,同樣盛名的平水珠茶在國內的銷路日益萎縮,定價也不高,一直保持在每公斤20元左右。而事實上,與動輒上百元甚至上千元一公斤的云南普洱茶相比,平水珠茶的口感及營養價值不亞于云南普洱。金銀永告訴記者,珠茶香醇味濃,經久耐泡,具有利尿、強心解痙、抑制動脈硬化、抗菌、抑菌、減肥、抑制癌細胞等保健功效。
“外銷茶葉,賣的僅僅是茶葉本身,珠茶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很難轉化為市場價值。”金銀永告訴記者,目前珠茶的外銷國家以中東、非洲為主,由于文化背景的差異,珠茶外銷很難打響文化牌。
“既然外銷難打文化牌,為何不轉向國內,和龍井、普洱一爭天下?”有人看到了珠茶的價值,位于稽東的華隆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時間不長,但卻看到了珠茶的市場價值。兩年前,華隆食品有限公司在魯迅故里開了一家珠茶銷售店,借旅游市場推介珠茶。同樣的珠茶,外銷幾十元一包的珠茶,包裝成盒放在魯迅故里出售價格翻了十幾倍,每公斤能賣到上千元。“珠茶的文化價值還是有待挖掘,如果能和西湖龍井一樣,打地方文化品牌,這樣市場的競爭力就會增強。”華隆食品的相關負責人坦言,要想打響平水珠茶品牌,靠一個企業的力量肯定有限,珠茶企業應該抱團打開銷路。
縣“非遺”保護中心主任王雷認為,“非遺”傳承,要在合理的開發利用中延續生命,但如何利用也有講究,最主要是要與生活相結合。企業在進行生產性保護時,要找準“非遺”項目與市場的結合點。
據了解,作為省“非遺”項目的紹興銅雕,由于創作工藝繁瑣,技術難度高,一幅銅雕作品市場價格較高,又遠離人們的生活,所以銅雕的銷路也不理想。近年,紹興銅雕省級傳承人趙秀林將銅雕工藝用于銅鎖等實用品上,銷量不俗。
文章:邵榮英(紹興縣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