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太極拳
當陳氏太極拳風靡世界、拳師們紛紛遠渡重洋講學傳拳時,第一個把太極拳帶到日本和歐洲、足跡遍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王西安,卻拒絕了出國定居的機會,拒絕了一個月10萬美金的誘惑,留在了中國太極拳發源地——河南省溫縣陳家溝村,成為唯一留在家鄉傳授太極拳的大師。
他說:“無論何時,陳氏太極拳都不能離開陳家溝,這里是根,讓這條根粗壯起來,是我的責任。”
明末清初,陳家溝村陳王廷在家傳武功的基礎上,吸取眾家拳術之精華,匯集《易經》太極陰陽之理和中醫經絡學說、導引吐納術創編了一個新拳種,稱陳氏太極拳。目前,它已傳播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習練者超過1億人,成為世界上參與人數最多的武術運動。
“喝口陳家溝水,都會蹺蹺腿”“上至九十九,下至剛會走,都能練兩手”。受村民們練拳之風的影響,王西安從小酷愛練拳,跟隨陳氏太極拳第18代傳人陳照丕、陳照奎大師學藝。他的功夫具有迅、猛、靈、脆的特點,演練套路似行云流水,舒展大方,尤其善于技擊、跌打擲放,威力驚人,先后20多次獲得全國和河南省太極拳套路和推手冠軍。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是陳家溝太極拳最低落的時期,很少有人習拳,王西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968年他擔任了陳家溝村黨支部副書記兼民兵營長后,大膽向村黨支部提出挽救、恢復、發揚、光大陳氏太極拳。他的建議得到了黨支部的贊同,不久,村里成立了業余體校,王西安任校長。
王西安規定,村民每天早上到大隊部院子里集中訓練,每天點名,練的人記工分,不練的人要扣工分。陳家溝當時有2400多人,這種激勵措施,使得半數以上的村民迷上了太極拳。村邊、地頭、庭院內,都成為村民們訓練的場所,一度斷檔、冷落的太極拳,又熱了起來。
1972年底,陳照丕大師辭世后,王西安又多次前往北京,請陳照奎大師回村教拳。陳照奎被他的誠心打動,把自己的真傳毫無保留地教給了村民。從此,陳家溝的太極拳在老架的基礎上又多了新架一路、二路兩個套路。
提起這段歷史,陳家溝的父老鄉親至今感慨:沒有王西安,就沒有陳家溝陳氏太極拳今天的繁榮。
改革開放后,王西安開始到國外教拳。這些年在國外教拳時,王西安體會最深的就是陳家溝名氣大,許多習拳的外國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到陳家溝看一看,實地學習太極拳。為此,他用自己大半生的積蓄在陳家溝建起了“陳家溝武術院”。
在刻苦習拳、精練武藝的同時,王西安還潛心鉆研太極拳理論,他已出版了5本論著《陳式太極拳老架》《陳式太極拳推手技法》《陳式太極拳老架技擊秘訣》《陳式太極拳新架一路》《陳式太極拳新架二路及單刀、單劍》,另有兩本著作已完成寫作。此外,還錄制了9種陳氏太極拳套路演練光盤,在國內外發行。
被文化部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陳氏太極拳保護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后,王西安更覺得自己責任重大,為了將畢生習拳心得留給后人,他正致力于陳氏太極拳詞典的寫作,一旦完成,習練太極拳的全部疑難問題將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完成這部書稿之后,他計劃在全國各大城市免費巡回講學。他說:“要讓更多的人習練太極拳,有一個健壯的身體,更好地服務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