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趙暉:我國自2012年起搶救性地啟動傳統村落保護工作以來,經過3年努力,傳統村落快速消失的局面得到一定程度遏制,開始邁入保護、改善和復蘇階段。
2、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副司長王旭東:未來,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工作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尤其在真實性保護方面,需要找到更多有效途徑,杜絕無中生有、照辦抄襲等行為。
3、同濟大學建筑城規學院教授阮儀三:傳統村落要保護也要發展,但必須得是“活”著的中華文明博物館,在保護發展過程中,一定要講究經濟、社會、文化的真實性和延續性。
4、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代表處文化遺產保護專員杜曉帆: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工作要考慮為發展中國家及國際社會提供經驗和樣本,強化文化大國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話語權。
5、同濟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周儉: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工作要在保護其真實性、完整性的情況下延續傳統文化,要讓傳統文化在傳統村落的長遠可持續發展中起到支撐性作用。
6、北京大學教授吳必虎:鄉村是城市的藥,古村是鄉村中的精華,要懷敬畏之心。不能讓人才緋徊、不能過于依賴政府、不能隨意抄襲、不能畫地為牢、不能排斥商業化、不能節奏太快。
7、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羅德胤:以傳統村落為代表的鄉村遺產的保護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保護鄉村遺產最根本方法其實是遺產保護觀念的普及,其次才是找資金進行修繕。
8、浙江大學教授宣建華:我國農村的情況很復雜,這是不可回避的事實,所以在傳統村落保護發展中要講究多樣性原則,采取多種模式,強化資源整合,提高和改善村民們的生活水平。
9、中國古村落保護與發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張安蒙:那些刻著中華文明烙印的傳統村落,其多方面價值正在被不斷發現挖掘,不光是建筑,還有歷史、人文、社會、經濟等點點滴滴。
10、北京綠十字生態文化傳播中心主任孫君:不少人都在盲目采用城市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來進行所謂的傳統村落保護和鄉村建設,用城市的科學和技術來引導今天的鄉村,讓鄉愁變愁鄉。
11、土木成寸創始人梁軍:做鄉村及傳統村落的規劃,要是村民的規劃,要充分考慮村民的想法,圍繞著原住民切身利益和需求來思考,要進一步讓原居民能夠幸福地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
12、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張海英: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工作是一項整體性工程、系統性工程,首先要明確它在整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處于什么樣的地位,一定要注重可持續發展。
13、浙江工業大學博士沈黎:傳統村落保護落實到實處時,往往會遇到你該用什么樣的工匠、什么樣的材料來修繕,這就要有制度支持抓緊培養工匠,把當地傳統的工匠技藝傳承下來。
14、浙江省建設廳廳長錢建民:傳統村落的未來決定中國鄉村的未來,中國鄉村的未來決定中國文化的未來,中國社會本身就是以鄉村為基礎的主體,所有的文化源泉多半都是從鄉村而來。
15、浙江金華市委書記暨軍民:傳統村落要保護的不僅是古建筑、古樹、古墻、古祠堂,更要重視民族文化、村落文化、農耕文化等非物質文化的保護,離開了這些東西保護就失去了意義。
16、東南大學博士黃印武:我們不能單純地保護傳統村落,更要強調它的生活和生存,在傳統的村落里面,整體形態、結構包括產群都需要重建,在此過程中,村民有平等參與的權利。
17、浙江古建筑研究設計院院長黃慈:傳統村落保護要講究活態保護策略,村居建筑要具有鄉土性,環境方面要避免園林景觀化,要具有地域性,活化利用避免同質化,要具有文化性。
18、中山大學研究生院院長保繼剛:中國傳統村落正面臨破壞甚至消亡的壓力,未來將越來越以發展旅游促進村落保護和發展,從法律上明確并清晰界定旅游吸引物權的歸屬刻不容緩。
19、香港大學建筑系主任王維仁:中國傳統村落的空間都是有故事的,跟它所處生態環境、風水,以及生產、水利、人文等都有緊密的聯系,是一個完整的系統,這是保護設計時要考慮的。
20、烏鎮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向宏:鄉愁是宜居宜生產的真實寫照,不能光留在記憶。保護村落根本出路在于發展傳統生產、村落的生產力,不是讓村子變好看,是讓老百姓有錢賺。
文章:肖正華
編輯:王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