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24日,云南省2023年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高級研修班” 在騰沖市舉辦。來自全省從事非遺保護工作的60余名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參加培訓。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二級巡視員張碧偉出席開班儀式并作動員講話。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姚茂林、騰沖市副市長彭蕊出席開班儀式并致辭。
本期培訓是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非遺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和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加強非遺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提升我省非遺系統性保護水平,根據《云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印發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2023年省級高級研修項目計劃的通知》要求舉辦的。
研修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采取邀請相關專家教授和業內非遺骨干專題授課,與“非遺融入現代生活”典型案例的企業家交流座談,實地調研考察,學員交流匯報等多種學習方式進行。
研修班理論站位高,落點實。邀請了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長項兆倫作《我國非遺保護、傳承與實踐》專題講座,通過講述聯合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和我國非遺保護、傳承與實踐,闡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本理念,幫助學員厘清非遺的基本概念,拓寬非遺保護、傳承的新視野。云南大學教授高志英作《國家化與國際化 從自在、自發到自覺的云南非遺保護傳承之路》專題講座,分析云南非遺基本特征,探索云南非遺保護傳承之路、文旅交融之路。云南民族大學學報編輯部研究員伍瓊華作《非遺項目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料價值挖掘》專題講座,對云南各民族在歷史進程大趨勢中交流交往交融的史料進行解讀,展現多元一體的中華文化格局,加強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理念。昆明理工大學巴勝超教授作《非物質文化遺產基層工作的多模態范式》專題講座,以調查問卷形式梳理學員提出的基層非遺保護工作難點,并提出解決方法,分享開展非遺田野調查和傳承人記錄的經驗。省文化和旅游廳一級調研員念華昆作《堅定文化自信,忠誠踐行使命,高質量做好非遺傳承保護工作》專題黨課,帶領學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引導學員堅定文化自信,牢記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以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高質量做好非遺傳承保護工作,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做貢獻。
研修班針對性強,結合實際緊。圍繞構建非遺區域性整體保護、非遺檔案和數據庫建設等重點任務,大理州非遺保護中心主任趙向軍以大理文化生態保護區為例,從健全保護機構、培養專業隊伍、提升保護水平、加強傳承體驗設施建設、夯實傳承體系、加強部門協作、拓展宣傳渠道、營造傳承氛圍、完善管理體系、激發傳承動力等方面分享區域性整體保護實踐經驗。云南省非遺保護中心黃琛解讀《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檔案建設工作規范(試行)》《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建設工作規范(試行)》。以文化行業標準《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 數字資源采集和著錄》云南試點工作成果為例,從非遺資源元數據分析、采集、著錄、立檔、管理、利用等方面分享非遺檔案和數據庫建設工作方法。
研修期間,組織學員前往滇西抗戰紀念館(國殤墓園)參觀,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玉雕、騰沖皮影戲傳承點開展現場教學,近距離感受非遺融入現代生活的魅力,親身體驗創新發展帶來的成就感。
在分組討論中,研修班學員與騰沖市非遺相關企業圍繞非遺產業發展和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進行研討交流,與自身實際結合,分享經驗,匯聚智慧,共同探尋非遺系統性保護的更好路徑。
此次研修班的成功舉辦,增強了學員履行非遺保護職責使命的光榮感、自豪感,開闊了視野,更新了知識,提升了能力,對我省非遺系統性保護將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文 黃琛
圖 張維波
編輯 張楠
本期責編 張靈潔 李元
審核 念華昆
轉載自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