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18日,2017年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業務骨干田野調查培訓第二期在普洱市舉辦。來自大理、文山、楚雄、西雙版納、德宏、紅河、普洱、迪慶8個州市的非遺保護工作業務骨干100余人參加培訓。
2017年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業務骨干田野調查培訓第二期在普洱市舉辦
11月6日,培訓開班儀式在孟連縣舉行。云南省文化廳非遺處調研員蘭明賢,普洱市文化體育局書記王國斌,孟連縣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李建華等領導出席開班儀式。開班儀式由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尹家玉主持。
孟連縣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李建華致辭。他代表孟連縣對培訓班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并指出,培訓班在孟連舉辦,對推動孟連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孟連縣將以此為契機,加強交流學習,提升專業水平。
李建華縣長致辭
蘭明賢調研員做動員講話。他指出,田野調查是非遺保護的基礎性工作,是非遺工作者應該具備的基本功。當前,專業人才匱乏、保護工作水平較低、田野調查研究能力較弱,已經成為制約云南非遺保護工作的短板,而田野調查培訓就是我們補齊短板的一項重要舉措,希望參訓學員端正學習態度,珍惜學習機會,做到學有所獲,學以致用。
蘭明賢調研員做動員講話
尹家玉主任主持開班儀式
此次培訓承續了2016年舉辦的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業務骨干田野調查培訓班的成功做法,采取專家集中授課、分組實地調查、編輯整理、集中匯報、專家點評、領導總結的方式進行,選取了傳統舞蹈類拉祜族擺舞,傳統美術類傣族剪紙,以及哈尼族民族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為調查項目,分三個大組開展調查實訓。
專家集中授課階段,來自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的胡榮梅、蘇保華、曹天明等專家分別以“田野調查方法及編輯整理”、“非遺的視聽專業記錄與表達”、“到生活中去體驗到民間去‘淘寶’”為主題進行理論講授。省非遺中心工作人員分別分享了田野調查中的文字工作、錄音技巧及田野日志的撰寫等工作經驗。此次培訓還特別邀請了原文化部非遺司巡視員、研究員馬盛德前來講授《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現狀、問題及對策》,邀請中共云南省委黨校教授劉軼飚講授《學哲學用哲學》專題講座,讓學員進一步開闊視野,提升工作方法和理念。
原文化部非遺司巡視員馬盛德講授《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劉軼飚教授講授《學哲學用哲學》
專家授課
省非遺中心工作人員分享工作經驗
認真聽講的學員
11月8日-14日,三個調查組在專家和教師指導下,分別赴孟連縣娜允鎮、芒信鎮,瀾滄縣糯福鄉、東回鎮、酒井鄉,對傣族剪紙、哈尼族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拉祜族擺舞三個項目開展田野調查。七天時間里,學員們與傳承人同吃同住同勞動,走近傳承人的生活,走近他們的文化,傾聽他們的故事,記錄我們共同守望的鄉愁。通過親自動手寫、親自開口問、親自拍攝編輯,學員們的田野調查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
在11月17日的匯報會上,三個大組及8個州市的代表分享了此次田野調查培訓的成果,為培訓交出了滿意的答卷。來自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的趙自莊、曹天明、黃波等專家對學員們的成果做了精準的點評。
分享成果
省非遺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趙自莊說,這次調查培訓成果豐富,可謂碩果累累。每位學員都非常努力,用一種求真務實的態度對待調查,不斷加深認識,去偽存真,對非遺項目的認識有一定的深度。難能可貴的是,大家在調查中增進了對村民、對傳承人的感情,加深了對非遺保護工作的敬畏,這種精神層面的收獲是人生的一種重要精神財富,能讓我們終身受益。她鼓勵學員說,希望大家立下潛心從事非遺保護工作的志氣,這項事業關系到中華文脈的傳承,值得我們為之奮斗、為之付出。田野調查既是非遺保護的基礎工作,又是鍛煉隊伍、提高素質的第一課堂。只要我們熱愛這項事業,長期堅持,用心去做,我們就能從中得到成長,我們的非遺保護事業就一定會有收獲。
專家點評
普洱市文化體育局王國斌書記說,此次培訓課程設置合理,方法靈活,注重實效,成果顯著,為普洱留下了寶貴的調查資料,普洱市將根據專家的意見建議,把田野調查成果轉化好、應用好、保護和傳承好。
楊德聰副廳長做總結講話
王國斌書記講話
省文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楊德聰做總結講話。他指出,此次培訓班是在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以后進行的田野調查培訓。2003年,云南省以孟連縣為試點,拉開了云南省民族民間傳統文化普查工作的序幕,此次培訓我們重返孟連,對我省的非遺保護工作、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弘揚發展有著別樣的意義。當前,黨和政府越來越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十九大報告把文化建設、傳統文化保護傳承發展提高到一個更高的高度,這既是我們做好非遺工作的重大歷史機遇,也為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他要求非遺工作者要增強文化遺產保護自覺、堅定做好非遺保護和傳承發展的自信。
楊副廳長指出,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發展和利用需要更多地融入經濟社會發展、融入現代生活,非遺保護需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每一位非遺工作者要堅定不移地在田野調查中增長才干,要把田野調查作為非遺保護工作的終身追求。希望全體學員把此次調查培訓中的良好工作態度,不怕吃苦、不怕流汗的精神帶到今后的田野調查中,帶到非遺保護工作中,我們今后的非遺保護工作一定會有更高的水平、更高的質量、更好的未來!
從2016年至今,云南省文化廳針對全省非遺保護工作短板,共舉辦了4期田野調查培訓,培訓范圍覆蓋了全省16個州市。全省129個縣(市)中,絕大部分縣區的基層非遺工作者都得到了培訓機會。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站在非遺保護工作的新的起點上,全省非遺保護工作者必將帶著培訓所收獲到的技能、方法與非遺保護工作理念,在新的非遺保護征程中學以致用,推動我省非遺保護工作再上新的臺階。
文字:丁曉冰(云南省非遺中心)
圖片:吳昭紅 馬秀娟 楊建榮 黃琛(云南省非遺中心)
編輯:王 海(云南省非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