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午夜精品|妻子的秘密韩国版|大果冻|91国高清视频|亚洲精品国产成人av在线|野战农村妇女一级A片|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WWW|妻子的秘密韩国|国产91深喉口爆在线观看|朋友的妈妈完整版,粉色视频APP在线观看,三级黄色高清视频,麻豆天天做天天爱爽a区,中文字幕第10页,亚洲最大天堂无码精品区,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久久

學術視野-田野調查

【田野調查】手記 | 住在山林間,住進人情里

日期:2018-05-14

       2018年春天,與云南省石林縣圭山鎮大糯黑村不期而遇。這座年代久遠的石頭小鎮,沒有城市的光鮮亮麗但濃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這種“既粗陋又文藝,既鄉土又國際”的場景,就像是PS里剪切粘貼完成的拼貼畫,但一切又都是真的。

糯黑印象

        一行人從石林西站出來就興奮得不得了,這是我們人生中的第一次田野調研。輾轉兩趟公交車后到達村口,又步行大概兩公里的路程才終于進入了期待已久的大糯黑村。大糯黑村依山傍水,石頭成林,是一座典型的“石頭寨”。古樸的建筑,保存完整的石頭民居,還不足以構成糯黑之美。這里總是漂浮著一股神秘與智巧交織而成的動感,一種牽動人心的淳樸和厚實。我想,這與隨處可見的一塊塊石頭所營造的氛圍大有關系。糯黑村以獨一無二的特色聞名,石頭是最大成就者。

糯黑村貌

村里隨處可見的石頭房子

        “你們到啦!”接待我們的是村里的曾邵華大哥,他家的農家樂就是我們即將開始田野生活的“根據地”,另一位熱情迎接我們的年輕女子,想必就是農家樂的女主人花姐了。曾大哥家的地勢不高,一樓是花園與餐廳,二樓便是客房,客房之間有木板隔斷,也有一個小客廳用于我們平時開會使用;站在二樓便可以看到對面的石頭房,每天早上,眼睛最先看到的便是陽光下的猴子塘,明亮如鏡,美得出奇,原來大山里的生活竟像仙境一般,宛如世外桃源。在大糯黑村的四天三夜里,我們慢慢融入這個村子的生活節奏,對這個石頭寨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每天在村頭大搖大擺散步的藍尾巴公雞,一直在睡覺的大白豬,偶爾爬在樹上唱歌的不知名的鳥和晚上想參與我們開會的肥老鼠構成了平常最普通的畫面。在田野調研期間所有的受訪者都會熱情的招呼我們去家里吃飯,會手工的阿婆會把所有的手工織品拿出來給我們拍照試穿,寨子里遇見的所有人都會熱情回答我們的問題。我們每天跟著老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切都充滿了從前慢節奏的生活方式和中國鄉土濃濃的人情味。

農家樂一瞥

猴子搪

糯黑生活

        我們的田野生活開始了,游村和訪談成為了每天必不可少的任務,在一次次的交流中我們逐漸融入村子,不斷被村民所接納。大糯黑每一天的生活非常簡單,早晨從雞鳴的第一聲開始,然后在鍋碗瓢盆的碰撞聲和早飯飄來的香味中開始一天的勞作。不得不說大糯黑村的飯菜極佳,同行中不管男女每天都可以吃兩碗以上的米飯,最終導致調研結束后大多數人都長胖了不少。按照慣例我們吃罷早飯便會分組出門采訪,因為我們調研期間正值農忙時期,村民每天都張羅著買化肥和田間勞作,所以我們在田野調研的時候也會幫著村民做一些農活,增加了不少實踐體驗。

嫁接煙葉

同行的女生下地干活

        村里的農作物主要以玉米、土豆、煙葉等旱作物為主,盡管大糯黑村在云南擁有一定的名氣,也作為國家相關部門和各個高校的調研基地,但他們大多數人似乎并不是很富裕。然而樸素辛苦的生活卻從來沒有使他們臉上呈現出苦澀,無邪的笑容反而讓我們感覺到他們簡單的幸福。

撒尼人獨具特色的石頭房

采訪村中老人

麻布上的藝術

        我們在大糯黑村的田野生活中一共遇見兩位彝繡老藝人,其中有一位還是撒尼刺繡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曾鳳芝老人,老人如今已經70多歲了但身體還硬朗,平時還能做一些手工織物。她很平易近人,所有的刺繡成品都拿來給我們拍照試穿,有幾件還是從老一輩就一直流傳至今的,十分寶貴。


與縣級非遺傳代表性承人曾鳳芝老人合影

        據彝族史詩《梅葛.創世紀和人類起源》描述,人們的生活狀況是“月與禽獸居,族與萬物并”,他們以叢林、巢穴為棲身之所,以草、樹葉、獸皮為衣褲。由此可見,彝族服飾材料從樹葉、獸皮到羊皮、麻布的演變,經歷了較長的歷史過程。

        在彝族各支系中,撒尼人的服飾頗具特色,圭山一帶的撒尼人一直都有種麻的傳統,而且一直都是由撒尼婦女承擔制作。

撒尼婦女制作麻布背包的工具

一邊看演出一邊紡麻的撒尼婦女

        撒尼孩子長到1-3歲的時候,母親便會為他縫制民族服裝。因為麻布褂最具有民族特色,顯示著撒尼人的民族精神,所以大糯黑村的撒尼人仍在用古老的方式縫制麻布褂,麻布褂做工簡單,色彩單一,紡線不加入任何的絲線和印染原料,不鑲邊不裝飾,但其古樸、耐用、保暖御寒的特點成為撒尼男性專有的特色民族服飾。

撒尼男性傳統麻布褂

身穿撒尼男裝和少女裝的調研者

        撒尼婦女多穿自種、自織、自制的麻布服飾,頭上外套硬布包頭圍纏,多用藍色和白色布料,袖口寬大的右斜肩衣。撒尼人的服飾以撒尼姑娘的服飾最為絢麗多彩,特別是姑娘的花包頭,相傳是模仿天上的彩虹,是忠貞愛情的象征。

花包頭半成品

戴花包頭的撒尼婦女

        撒尼婦女的服飾因年齡不同而有所區別,現代的撒尼服飾雖大有改進,但萬變不離其宗。因為平時要干農活,而且服飾也很昂貴,所以村里的大多數婦女只是在節慶日、喜慶日、趕集日才穿上。

未婚女子服飾正面

未婚女子服飾背面

        轉眼到了離開的日子,仿佛昨天才忐忑地來到這里。田野調研和記錄是一種再好不過的研究鄉村的方法。在糯黑,我們可以和村里的很多人打開話匣子,可以在沒有預約的情況下進入隨意一戶農家小院,還會被善待歡迎,走在村里都會有小孩來和你打招呼并邀請你去她家玩。星羅棋布的石頭資源和彝繡技藝,好像是大自然對于糯黑撒尼人的慷慨饋贈,他們世代守護著這片寨子,同時石頭和彝繡也成為了他們的文化象征。大糯黑村正在用它自己的方式,將一個充滿人情味的云南鄉土風貌展現給所有人。

筆者田野生活期間所繪制插畫

        我希望以后我的田野日志可以是一個關于鄉村的雜文集。它有精美細膩的繪本、通俗易懂的文字、視角獨特的攝影集和準確真實的自我感受,它用耐心、細膩、不遺余力的圖文來記錄村寨最有趣的角落。如果能夠通過我們的田野生活吸引人們去關注這些自然孕育的鄉村聚落和民族傳統文化,能讓他們欣賞和挖掘這些無處不在的美,能夠讓他們意識到村寨里的民俗風情也可以如餐飲、購物、看電影一樣進入我們的正常生活圈,那么千千萬萬學者做田野調研的最終目標就達到了。

文圖:趙晗(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編輯:王海(云南省非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