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周,男,布朗族,1942年生,保山市施甸縣擺榔鄉大中村火石地人,樂器藝人。李文周曾長期當過小學老師和生產隊記工員,在當地也是一位懂文化有見識的人。他自幼喜愛打歌,掌握了許多打歌樂器的制作方法,并認真地向族內的長者虛心學習三弦、笛子、葫蘆 ...
張元文,男,漢族,1953年5月生,保山市隆陽區板橋鎮臥佛村西莊五社人,版畫雕刻藝人。版畫雕刻藝術在保山具有悠久的歷史,據《保山縣志續編》第二卷記載:“清代以前,交通不便,一切書籍文件、圖畫均需雕刻木板印刷,以供閱覽攻讀。”而張元文涉足于這 ...
姬仁禮,男,漢族,1934年9月生,保山市隆陽區金雞鄉育德村人,陶器藝人。傳統制陶工藝是姬仁禮家祖傳的手藝。12歲起,姬仁禮從其父姬大聰學藝。在父親的的言傳身教和自身刻苦鉆研下,姬仁禮不僅繼承了父輩精湛的制陶工藝,且不斷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大膽 ...
國定聰,男,漢族,1964年生,昭通市彝良縣柳溪鄉茶坊村人,竹器藝人。柳溪鄉茶坊村是一個漢、苗族聚居的自然村,具有豐富的竹資源。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村中從事竹編工藝的人約占全村人口的80%;從事竹雕工藝的人約占50%,而國定聰是他 ...
張海,男,漢族,1969年生,昭通市鎮雄縣烏峰鎮新街辦事處人,石雕藝人。1986年初中畢業后,張海曾拜藝人姚大昌為師學習石雕,1993年獨立辦雕塑工藝廠,主要從事當地特產的黑大理石雕刻,主要制品有桌面、硯臺、石獅、茶具等,他制作的石雕工藝品 ...
阿其?獨芝(漢名楊立新),女,納西族摩梭人,1964年生,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永寧鄉溫泉村瓦拉別自然村人,紡織藝人。阿其?獨芝從小就得到母親的熏陶與傳授,學會了紡麻、織布、縫制服飾等傳統工藝。再加上阿其?獨芝是初中畢業生,有超過前輩的文化基 ...
張心鳳,男,漢族,1964年1月生,麗江市永勝縣金官鎮金官村人,銅器制作藝人。打制銅器是張氏家傳的工藝技術。張心鳳自幼隨其父張之恒學習銅器制作方法,父子二人打制的銅器深得用戶的青睞。父親去世后,張心鳳擔起了傳承弘揚家業的大任,他積極利用當地 ...
譚志平,男,漢族,1976年2月生,麗江市永勝縣金官鎮金官村委會中街村人,琺瑯銀器藝人。琺瑯制作是一項技術性強的工藝。譚志平14歲時從其伯父譚繼成(1999年被省文化廳評為“民族民間高級美術師”)學藝,在長期的實踐中掌握了多種銀器與琺瑯制作 ...
周晉國,男,傣族,1935年1月生,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鐘山鄉河東村河灣村民小組人,象腳鼓制作藝人。象腳鼓是能歌善舞的傣族文化標志性名片之一。周晉國從12歲起跟隨父親學習象腳鼓制作,其取材有椿樹、櫻桃樹、水冬瓜樹、芒果樹、攀枝花樹、牛皮 ...
王元周,男,傣族,1950年5月生,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永平鎮茂密村芒公社人,民族傳統建筑藝人。13歲時,王元周隨其父王忠明學習木工、石藝、篾器手藝,逐步掌握了一套本民族傳統建筑的手藝。到了20紀80年代初,在他的父親去世后,王元周開始 ...
組織機構 主管: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