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志明,男,傣族,1937年生,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耿馬鎮城關村很那寨人,禮花制作藝人。傣族傳統禮花,傣語稱“緋夢牙”,是傣族人民傳統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項目,在其制作工藝上可分為六步流程14道工序:選竹、買配料(包括硝、硫磺、碎鐵屑) ...
肖艾少,男,佤族,1937年6月生,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單甲鄉單甲村人,銀器制作藝人。16歲時,肖艾少開始向大伯肖艾豁學習銀飾制作手藝,18歲開始自立門戶,打制耳環、項鏈、手鐲、頭箍等。在制作銀器的過程中,肖艾少根據祖輩傳授的經驗,獨立思考 ...
趙文亮,男,瑤族,1955年1月生,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金河鎮干塘水碓沖寨人,銀飾藝人。銀器加工制作技藝,俗稱打銀子。瑤族打銀子工藝,主要有家傳和拜師兩種方式。17歲時,趙文亮拜本村藝人李文會為師。在師傅的精心栽培下, ...
盤四妹,女,瑤族,1965年7月生,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十里村鄉平安寨村人,刺繡藝人。瑤族歷史悠久,支系眾多,盤四妹屬紅頭瑤支系。盤四妹從小自學瑤族刺繡,到15歲時就掌握了刺繡技術,并開始繡織精美的瑤族服飾,20歲時便 ...
李宋仙,女,彝族,1942年6月生,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紅河縣樂育鄉大新寨村委會大新寨自然村人,剪紙、刺繡藝人。大新寨35歲以上婦女大都會剪紙、刺繡,且能歌善舞。李宋仙自9歲起一邊學習漢文化知識,一邊模仿學習大人們的剪紙、刺繡工藝。雖沒有拜 ...
朱發德,男,漢族,1931年10月生,家住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瀘西縣中樞鎮官井街17號,銀飾藝人。銀器打制是云南各民族普遍保存的一項傳統技藝。朱發德年輕時投師于邱北縣紀齊友師傅門下學習打造銀器,后在父親朱云昌的指導下不斷完善,其間也從事過打 ...
王子光,男,漢族,1953年生,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瀘西縣中樞鎮陸良寨村人,木雕藝人。1971年,王子光師從瀘西縣木雕藝人張光禮、張保昌,學做木工活計,其間也掌握了翻砂模型、房屋建蓋及家具制作,尤精于木雕。1981年學成后,被該縣古建筑裝修 ...
羅秀珍,女,彝族,1938年生,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龍武鎮峨爽村人,剪紙、刺繡藝人。石屏縣紅河流域彝族支系尼蘇人的服裝服飾美艷精致,該支系也被稱為“花腰彝”。羅秀珍自幼在長輩的剪紙、刺繡中多有習染,10歲起母親便傳授尼蘇服飾圖案的剪紙 ...
李趙仙,女,彝族,1961年9月生,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縣巡檢司鎮高甸村委會長沖自然村人,服飾刺繡藝人。李趙仙生活在能歌善舞的彝族支系阿哲人的文化環境中,從小就看著母親和姐姐用靈巧的手,為鄉親們剪縫精美的服飾,耳濡目染地學習了一些挑花刺 ...
王和龍,男,壯族,1946年2月生,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馬關縣馬白鎮馬灑村委會馬灑北村人(現居馬關縣城),銀器藝人。王和龍的銀器技藝源自家傳,從1964年開始向父親學習,至1978年基本掌握了這門家傳技藝,1980年出師。據他本人講,這門技藝 ...
組織機構 主管: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