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很,男,傣族,1937年生,德宏州瑞麗市姐勒鄉姐東村喊沙社人。7歲入緬寺當和尚,19歲還俗務農,當小和尚期間曾受老佛爺蘇吉達(緬甸籍)的指點,開始學畫佛教壁畫,同時也對塑佛像感興趣。從1978年開始,先后在瑞麗的達馬、屯洪、弄安等寨的奘房 ...
賴有洪,男,阿昌族,1952年生,德宏州隴川縣戶撒鄉攀羅村芒旦寨人。木雕藝人,從小喜愛木活,自15歲時正式學木匠活,未拜過師,靠平常的觀察,揣摩和勤學苦練,終于掌握了木匠的技巧和雕刻的技藝而自成一家。作品有獨特的民族色彩和較高的藝術性,他的 ...
上官紹榮,男,漢族,1938年生,麗江市永勝縣永北鎮人。幼時喜歡繪畫,初中畢業后為陶瓷社畫碗坯,打下了一定的美術基礎,1956年他參加麗江至中甸公路修建期間,開始自學剪紙,由簡至繁逐步摸索,技藝也逐步提高,1996年起他的剪紙作品開始在親友 ...
王茨丁,族阿直茨丁,男,納西族摩梭人,1942年生,麗江市寧蒗縣永寧鄉永寧行政村拉落灣村。11歲入永寧扎美寺當喇嘛,12-13歲時看到喇嘛藝人在寺里畫壁畫,就在傍學習,藝人們見他喜歡,有時就叫他幫幫忙,如研墨,調色,涂色,遞工具等而學會畫畫 ...
和吉兮,納西族,1931年生,麗江縣鳴音鄉太和行政村二自然村人,從17歲開始跟舅舅學習東巴文,因各種原因,本人只學到一部份經書。主要掌握《祭天神》、《祭祖》、《看病日書》、《立行八卦》、《占星測星術》等東巴經書,能主持喪事吊奠禮儀等道場。同 ...
李桂蘭,女,傈僳族,1961年生,迪慶州維西縣永春鄉拉河柱村老鴉樹社人。傈僳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積壘了一整套種麻、紡線織布到縫制各種服飾的古老工藝,但由于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的提高改善,機織的布和服裝取代了傳統的工藝,現在沒有幾個人會這一套古 ...
阿才妞,女,白族勒墨人,1950年生,迪慶州瀘水縣洛本卓白族鄉保登村公所。勒墨人是居住在怒江大峽谷中的白族支系,自稱“白尼”。阿才妞從15歲開始向老年人學習縫制勒墨婦女服飾和男子服飾,通過長時間的學習、實踐,把白尼人的服飾縫制方法、式樣學到 ...
阿真,男,怒族,1941年生,迪慶州貢山縣棒打鄉邊麻洛辦事處斯永功社人。父親是當地一個很有名望的編織能手、在他的影響下,阿真在十來歲時就開始跟父親學編織技術,幾年后便學到竹編技術,1960年到斯永功社上門,已有30余年的歷史。能編籃、籮、簸 ...
路濟亞,女,怒族,1957年生,迪慶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棒打鄉迪麻洛辦事處的才當村人,父親是怒族,母親雖是藏族,介由于地理環境的影響,卻有一手紡織怒族毯的好手藝,在母親的影響下,十來歲就開始學習怒族毯子的紡織技術,16歲以后,掌握了各種毯 ...
李冬妹,女,彝族俐米人,1961年生,臨滄市永德縣烏木龍鄉巖子腳村人。沒進過學校,祖祖輩輩都生活在大山之中,她從小喜歡跟周圍會做服裝的婦女學做針線活,沒拜過師,但因她誠實勤快,大家都樂意教她技術。經過多年的學習實踐,她較好地掌握了俐米人傳統 ...
組織機構 主管: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