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英,女,漢族,1918年生,玉溪市華寧縣寧洲鎮新里村人。她生于通海縣河西鎮,排行第八,家境貧寒,從記事起就飽嘗生活的艱辛,6歲就跟隨嫂子學繡花,13歲就由父母包辦嫁到華寧丈夫家,靠做小生意為生,全家十多口人的穿戴全由她縫制。解放后,小生 ...
靳海清,男,漢族,1922年生,玉溪市峨山縣甸中鎮西門63號。他從小就喜歡文藝表演,只要有機會就看,就學,就模仿。1945年參與組建“玩友班”,以參與民間紅白喜事和到棚租壩,甸中等集市進行滇戲,燈夾戲,雜耍等為生。解放后“玩友班”解散,被勞 ...
肖會玉,女,彝族,1954年生,玉溪市峨山縣小街鎮棚祖辦事處大棚社人,沒有讀過書,剪紋樣和繡制花腰彝服飾是14歲以后,為了準備自己的嫁衣才開始向村中老一輩婦女學習,由于她虛心好學,再加上天生的心靈手巧,很快就掌握了制作服飾的一系列復雜的程序 ...
普友妹,女,彝族,1929年生,玉溪市居峨山縣雙江鎮中街。生于新平縣魯奎山,由于受當地彝鄉風情的影響,自動就喜愛剪紙刺繡,虛心向老一輩們學習,白天沒空,就晚上練習,沒有紙就用樹葉,芭蕉葉等,功夫不負有心人,她不但繼承前輩們的技藝是更上一層樓 ...
施桂鳳,女,彝族,1948年生,玉溪市紅塔區小石橋鄉大玉苗村人。刺繡對彝家婦女來說是必具的生活技能,她們的生活離不開刺繡,因而彝家婦女個個能描善繡,都是刺繡的高手,施桂鳳也不例外,她受此民風的影響,從小就跟隨她母親學習刺繡技術,通過不斷的學 ...
刀拉愛,女,傣族,1930年生,玉溪市新平縣嘎灑鎮土鍋寨人。28歲時跟家里的老人學做土鍋。當地習俗,土鍋燒制及土陶制作傳媳不傳女。燒制土陶土鍋,在土鍋寨是世代相傳,歷史久遠,單從寨名就可看出。傣族土陶制作方法十分古老,保持古老的堆燒技術,刀 ...
張文英,女,彝族,1960年生,玉溪市新平縣楊武鎮大開門辦事處它底寨剪紙藝人。在本村小學讀到三年級就輟學在家,隨家人種地,由于愛好剪紙,13歲時跟她的舅媽學剪紙(主要是做背裳花和底樣,背裳是背小孩用的),經過她的努力,她剪的剪紙紋樣深受同伴 ...
華美仙,女,蒙古族,1941年生,玉溪市通海縣興蒙鄉下村三社人。高中畢業,1980年至1984年在縫紉組做服飾,主要制作本民族服飾,1958年至1995年是興蒙鄉季節性文藝演出隊負責人、演員。曾做過兩年會計,作為服裝設計制作,較專業性的也有 ...
羅紹祥,男,布依族,1966年生,紅河州河口縣橋頭鄉老汪山村公所大竹棚社人。其父羅開紋自幼就雕刻印章和面具,至今已有40多年的雕刻史,羅紹祥18歲跟隨父親學雕刻印章和面具以及宗教活動用的木雕用具,他學會了雕刻宗教用的小山人和木魚。小山人是布 ...
普麗仙,女,彝族,1937年生,紅河州石屏縣哨沖鄉八登沖村人。她兒時家境貧寒,但聰明伶俐,勤奮好學,剪紙挑花為花腰婦女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因此她除從母親那里學習剪紙挑花外,還常常到別的婦女家中細心觀看學習剪制不同的圖案和色彩搭配,為以 ...
組織機構 主管: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