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智寶,男,彝族,1951年生,紅河州石屏縣哨沖鄉竜黑村人,少時因家庭困難,考入中學后,便輟學回家務農,18歲時開始自學制作各種民族樂器和祭祀用品,常常虛心向當地民間藝人討教,探討它們的歷史淵源,掌握制作要點,雖未拜過師,但二十多年來不斷努 ...
楊正凡,男,1922年生,紅河州建水縣人,現為石屏縣文體局退休職工。他自幼在父親的傳授下學習彩繪和雕塑技藝,他父子在1934年被筇竹寺主持請去為筇竹寺進行為期三年的修繕和彩繪,在父親的精心傳授下,加之他的刻苦用功,基本掌握了古典彩畫和雕塑的 ...
楊占本,男,漢族,1941年生,紅河州蒙自縣新安所鎮扎下街人。中學畢業后曾考入蒙自師范學校,大躍進中棄學從工,入個舊汽車修配廠學車工,1961年下放回鄉務農至今。楊占本自幼知艱食苦,自學木工雕刻,不斷的學習使他具備了一定的文化素養,能書能畫 ...
楊富清,女,彝族,1910年生,紅河州蒙自縣十里鋪村人。15歲開始學剪紙花,無專門師傳授,廣學當地幾位剪紙藝人的花樣圖案和刀法,自己摸索學剪,23歲時其夫從軍離家后犧牲于臺兒莊,從此她帶著兒子生活,終身不再嫁,迫于生計邊務農邊操剪繡花度日, ...
普慶英,女,彝族,1925年生,紅河州個舊市大屯鎮團山村上寨人。剪紙刺繡緣自家傳,彝族服飾都由自己做,剪紙刺繡是彝家婦女的基本功,從十多歲起就潛心學習,刻苦專研剪紙和刺繡技藝,不斷向別人學習,經過近40年的實踐,已掌握了本民族剪紙案,絲線刺 ...
陳世明,男,彝族,1932年生,紅河州金平縣金水河鎮南科辦事處平河下寨人。編織藝人,家傳,從7歲起學習竹編至今從不斷間編織的竹篾器物為當地各民族使用,他的代表性的編織品為篾帽,既實用又美觀,除擋雨遮陽外,近來還大量被用來做舞臺表演的道具,其 ...
白小白,女,彝族,1953年生,紅河州紅河縣樂育鄉大新寨村人。剪紙刺繡是彝族的傳統工藝,服飾都由彝族婦女自己做,白小白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從小就學習剪紙和刺繡,年深日久,技藝不斷熟練,成為當地很有名氣的剪紙刺繡能手,她縫制的彝族,哈尼族婦女 ...
昂俊魁,男,彝族,1957年生,紅河州彌勒縣西三鄉螞蟻村公公所法依哨村人。中學畢業后在家務農,25歲時向同族的師傅學習制作大三弦,小三弦,三胡,笛子等民族樂器,他學習建蓋農村土木結構的房屋,又能拜師學習制作阿細人祭祀時專用的面塑動物,如獅、 ...
楊加禮,男,1922年生,紅河州開遠市武廟街83號。由于家貧,沒有上過學堂,也不識字,從小就幫人家打幫工,一次到姓楊的家做幫工,主人會做紙扎,想拜為他師,但他不同意,就只有偷偷的學做,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將扎好的紙活拿給楊師傅看,楊師傅見他 ...
全萬魁,男,壯族,1941年生,文山州邱北縣平寨鄉蚌常村公所納尾村人。初中畢業后回家務農,當過木匠,蓋過房子,在當地也有名氣,但他并不滿足,決心學到更精深的技術,從此與木雕結下不解之緣。本村有一位王小貌木雕藝人,技藝精湛,是百里挑一的人才, ...
組織機構 主管: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