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安然,男,1940年生,傣族,德宏州盈江縣支那鄉黃費村。13歲學敲“光幫鼓”,傣寨修鼓的時節,他每天晚上學跳“光幫鼓舞”,大人們見他對“光幫鼓”那么癡迷,就熱情指點他敲鼓的手式、步伐、節奏等,后他自編了一套動作,改進了古老單一的敲法,保留 ...
張立旺,男,1952年生,阿昌族,德宏州梁河縣九保鄉丙界村,獸醫。他出生于九保鄉芒展村,童年隨父母遷至丙界,兩村都是阿昌族傳統文化保留得較為完整的地方,加之他深深熱愛著自己的民族,熱愛自己的民族文化,因此他充分利用在民間行醫的條件,廣泛收集 ...
莫安榮,男,傣族,1945年生,德宏州梁河縣勐養鄉藝彥村,自幼喜愛文藝,10歲時,父母托親朋做了一支最簡單的葫蘆絲給他,自有了這支寶貴的葫蘆絲后,便天天吹奏,日日練習,年復一年,學會葫蘆絲演奏,在村寨里有文藝晚會時,他都會被邀請去表演,由于 ...
楊秀春,女,1949年生,納西族,麗江黃山鄉文筆村。楊秀春出生于東巴世家,祖父東濤,父親漠濤是老東巴,母親江介才是民間藝人,能演奏各種民間樂器,能演唱多種民歌。她自幼愛好民間音樂、藝術、器樂。六歲時,就常把母親的口弦偷來學彈奏,到十二歲時, ...
潘米拖丁,男,1972年生,納西族摩梭人,麗江市寧蒗縣永寧鄉溫泉村。潘米拖丁七歲起跟爺爺學習達巴文化,由于不識字,屬于口授心傳。通過努力學習,勤學苦練,現已熟練掌握摩梭民間祭祀活動,在當地很有名氣,隨著旅游業和外來文化的沖擊,掌握摩梭“達巴 ...
蘭紹龍,男,1943年生,彝族他留人,麗江市永勝縣六德鄉雙河二村。他從小酷愛民族器樂,10余歲開始學習器樂的演奏。除小三弦來自家傳外,其余葫蘆笙、嗩吶、口弦、竹笛等都是自學而成。每天練習器樂演奏數小時,從不間斷,音樂成為他生命中的重要部分, ...
王世高,男,1942年生,傈僳族,麗江地區華坪縣新莊鄉10隊。從小就在其父王興明的指教下學習吹奏葫蘆笙,17、8歲時,自學制作葫蘆笙,經過不斷的實踐總結,終于制成。此后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悉心鉆研葫蘆笙舞、曲,在吹奏中用鼻吸氣,換氣音不斷、 ...
李發明,男,1954年生,彝族水田人,麗江市永勝縣仁和鎮新平村太平小組。14歲從師李全學藝,學習嗩吶演奏技巧,經過嚴格的訓練和其師的言傳身教,嗩吶演奏得師真傳。水田人嗩吶演奏曲調分婚禮調(30調72曲),喪祭曲(4調5曲)、舞曲(17調), ...
和士鈞,男,1948年生,納西族,麗江黃山鄉長水村委會上長二村,納西族著名歌手。其父和錫典是一位著名的納西族歌手,他不僅掌握納西族各種傳統古歌,還有較高的編創水平,他還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能手。《納西族文學史》中用了很大的篇章介紹他的生平,創作 ...
魯茸拉木,女,1947年,藏族,迪慶州德欽縣羊拉鄉甲功村落仁社。從小在歌聲和舞場中得到熏陶的魯茸拉木,不管是鍋莊還是弦子,只要有得跳有得唱,她從不缺席,上天賜予她一副好歌喉,加上她對音樂的敏感,年輕時就被同道中人看作佼佼者,長期的參與和實踐 ...
組織機構 主管: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