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用,男,1938年生,彝族,紅河州建水縣甸尾鄉尼沖村。1953年李思用對跳煙盒舞產生了極大興趣,得到李文光師傅的認真傳授,把煙盒舞套路毫不保留地傳給了李思用,李思用不但學會了“兩步半”、“大輕重”、“小輕重”、“斗蹄殼”、“踩茨菇”、“ ...
李文先,男,1938年生,納西族,麗江縣塔城鄉依隴村。他出生在音樂舞蹈之鄉塔城,在人人能歌善舞的環境影響下,他愛上了民間勒巴舞,7歲時就能自編自跳勒巴舞。隨著時間的推移,李文光成了一名很有影響力的民間藝人。1992年赴廣州參加了“中華百絕博 ...
和學文,男,1922年生,納西族,麗江縣太安鄉吉子村委會汝南化社。和學文出生于東巴世家,祖父東才波,父親東元都是本地知名大東巴,他從12歲開始學習東巴文化。20歲時就掌握了一般東巴唱腔,舞蹈,象形文字,以及簡單的祭祀活動,到三十歲時就能自己 ...
和明,男,1936年生,納西族,麗江縣塔城鄉依隴村署明組。祖上為東巴家,從8歲開始學藝,掌握各類東巴唱腔,東巴舞、祭祀等,能熟練書寫象形文字,畫東巴繪畫、編制東巴文化工藝品等。1997年應邀赴日本進行文化交流展演活動,深受日本各界,特別是文 ...
處登,男,1921年生,藏族,迪慶州維西縣塔城鄉。他父親有名的熱巴藝人,在父親的影響下,處登從小就愛跳熱巴,經常向父親討教熱巴鼓點和表演方法。16歲左右,他就參加村里組織的熱巴隊,得到巴松、那幾阿尼等藝人的指導,很快成長為一名村中最年輕的熱 ...
畢光輝,男,彝族,1925年生,昆明市石林縣維則村人。自幼受民族文化的影響,特別對撒尼民間獅舞很感興趣。在彝族村寨每逢喜慶佳節或喪葬禮儀撒尼人都要跳獅子舞,他14歲就開始學跳獅子舞,學會了獅子舞的三個套路:獅子洗臉、獅子洗腳、獅子搔癢。除能 ...
吳新民,男,彝族,1941年生,楚雄州永仁縣永興鄉馬頸子村大麥地人,祖傳畢摩。吳新民在18歲時,就經常同父親一起表演,到了30歲時父親正式傳授,后父親去世,他當地從事畢摩藝術的活動。表演程序是將裝滿谷米的升(斗)和酒、菜置篩內,放在表演場地 ...
苗自有,男,彝族,1929年生,楚雄州雙柏縣法脿鄉麥地村小麥地沖人。14歲起拜本村苗必云為師,學習老虎笙舞蹈,對倮倮支系崇虎跳虎這一活動的認識不斷加深,逐漸成長成虎舞的傳人。自1987年恢復跳虎舞、過虎節以來,苗自有一直是該村組織者和表演者 ...
陳玉發,男,哈尼族,1952年生,玉溪年元江縣因遠鎮鋪貴村。自小喜歡民間歌舞,15歲時,就拜師陳較波老人為師,在老人的指導下,系統治地學習了哈尼族祭祀舞。此后,逐步成元江清水河一帶哈尼族居住區祭祀性活動“溫吐基”的主持,組織舉辦一年一小祭、 ...
李生方,男,哈尼族,1953年生,紅河州建水縣玻頭鄉普鲊村人。八、九歲時,看到長輩們跳铓鼓舞,便跟在后面跳,久而久之,他不但學會了打鼓,而且學會了敲铓,后來,他跟被哈尼族群眾譽為“铓王”的曹德發學習,铓鼓的舞藝更有了長足的進步,他的舞姿剛勁 ...
組織機構 主管: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