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文華,男,藏族,1969年生,迪慶州香格里拉縣尼西鄉幸福村上橋頭社人,擅長繪畫、木雕。他從小跟隨爺爺學藏式繪畫和木雕,還專門拜師學畫佛像,后在家鄉從事木碗制作和繪畫等技藝,為當地藏民家中繪制神龕壁飾及經堂的藏式繪畫,現已達六十多戶,他制作 ...
余信芝,女,傈僳族,1956年生,迪慶州維西縣葉枝鄉同樂村人,擅長服飾縫制。她自小聰明伶俐,從小就學做本民族“阿尺目刮”服飾。她的家鄉是傈僳族歌舞“阿尺目刮”的發源地,是傈僳族章節文字的主要流傳地之一,是“傈僳族特色文化之鄉”還是“傈僳族特 ...
金秀英,女,獨龍族,1954年生,怒江州貢山縣獨龍江鄉人,擅長紡織。自13歲時跟母親學織紡獨龍族特有的獨龍毯,在母親的精心指導下,她認真地學習,逐步地掌握了織獨龍的要領,后來結婚嫁人,隨丈夫到了縣城,生活環境改變了,但是仍不忘織獨龍毯,從十 ...
宋子榮,男,傣族,1921年生,臨滄市雙江縣勐之鎮公很辦事處后城人,現在是后城緬寺里的“長老”,擅長編制。他12歲時進寺廟當和尚。學習“經文”,由于他刻苦、聰慧,長老傳授了編制“佛團”的技藝給他,逐漸地他掌握了編制“佛團”的各種技巧,后來他 ...
鄒紹宣,男,苗族,1960年生,昭通市威信縣三桃鄉斑竹村巖上社。從小酷愛民族文藝,六歲開始學吹蘆笙,投師本地蘆笙樂手古忠云門下學吹傳統蘆笙曲目。通過自身的刻苦訓練,掌握了嫻熟的蘆笙吹奏技法,1977年學習制作民間樂器蕭筒、竹笛、嗩吶等。拜四 ...
潘正清,男,彝族,1926年生,紅河州彌勒縣龍多村。《阿細先基》是阿細人著名的一部史詩歌和愛情敘事詩,它以歌唱的形式,廣泛地流傳于阿細民間。潘正清老人從小生長在這個古老的山寨里,聽老人們唱《先基》,跟祖輩們學《先基》,由于受家庭影響,十五歲 ...
沈桂芬,女,1937年生,彝族,紅河州建水縣曲江鎮王馬寨村,14歲跟有名的彝族歌手莫定成夫婦學唱彝族民歌,學跳煙盒舞,短短的兩年間她便完整地學會了彝族的四大聲樂套曲——“沙修腔”、“海菜腔”、“四腔”、“五三腔”,這“四大腔”因其音域寬,旋 ...
龍瓊琳,女,1909年生,壯族,文山州麻栗坡縣麻栗鎮南安村,民歌藝人。她從小就愛唱山歌,常向老輩藝人學唱。青年時代,其甜潤清亮的歌聲就已響遍疇陽灑沿岸。進入中年,3天3夜唱不完的《谷源調》、《過山調》、《栽秧調》、《煮飯調》、《蓋房調》等古 ...
字雙全,男,1927年生,彝族(白依人),大理州鶴慶縣六合鄉五星村民委員會干龍腳村。7歲就向父親字亮春學習竹笛吹奏,15歲開始學習嗩吶吹奏。白依人無文字、無樂譜,學習樂曲吹奏主要靠聽、記、問。17歲時就已掌握了辦喜事吹奏的32調,辦白事吹奏 ...
劉沛,男,白族,1938年生,大理州洱源縣江尾鎮孝元村。劉沛自幼喜好文藝,是學校演出隊的骨干。1965年,參加洱源縣文化館舉辦的大本曲培訓班,從此愛上了大本曲演唱,拜老藝人杜興良為師,刻苦學習大本曲的各種唱腔,注意觀摩,對大本曲的“三腔”“ ...
組織機構 主管: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