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才,男,1938年生,白族,大理州洱源縣右所鎮溫水村元井二社。自幼深受白族嗩吶音樂的熏陶,1961年始拜師學藝,師從鄧川有名望的白族嗩吶師渠學忠(已故)。三年出師,掌握了流傳于鄧川一帶的全部白族嗩吶曲牌和演奏技能及其它從事一切民俗活動所 ...
何臘,男,1939年生,景頗族,德宏州隴川縣清平鄉鄭家寨。何臘是一位能歌善舞,多才多藝的民間藝人。他自幼酷愛音樂,在日常生活生產勞動中,受環境影響,對音樂產生濃厚興趣,在他十七、八歲時,由于勤奮好學,用心揣摩,摸索研習,逐漸學會吹奏多種民族 ...
胡玉榮,男,1911年生,傈僳族,麗江市永勝縣松坪鄉撒壩子村第六小組。他從小隨父學藝,在其父的言傳身教和精心指導下,八歲就學會傈僳族婚俗和各種祭祀儀式的全套表演,十歲就能制作葫蘆笙、竹笛、口弦、篾弦等,并能演奏這幾種樂器領舞打跳。其父過世后 ...
蔡學珍,族名樹明,女,1958年生,麗江市華坪縣通達鄉丁王村。從小受到民間歌舞的熏陶,培養了她對民間藝術的濃厚興趣。稍長,于放牧中伴白云習舞,融青山為唱,承民族之傳統,得泥土之芳香,歌舞均以樸素自然之美聞于本鄉,入業余演出隊后得蔡應福指點, ...
和正強,男,1935年生,納西族,麗江大東鄉大村委會文明村。和正強的祖父哦敖,父親哦凡(和自成)是麗江大東有名的“仁美王子”;母親和六娘也是個仁美左羅(襯腔)好歌手。他從小受家庭的影響加上自己的酷愛與勤奮,和正強已是麗江傳統原始民間歌舞《仁 ...
白扭,男,1958年生,藏族,迪慶州德欽縣云嶺鄉查里桶村查里頂社。他為了掌握更多弦子演奏技藝和曲調,不斷地和弦子演奏高手交流求教,不管是當地的或是外地的,只要他覺得拉得好的就虛心求教,弦子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至而成為德欽享有名氣的 ...
熊自義,傈僳名:芥柏若,男,彝族,1941年生,迪慶州維西縣葉枝鄉新洛米俄巴村。從小跟隨汪刃波先生學習本民族的文字與音樂。他8、9歲時唱著“直魯目刮”(放牧調),在山上放羊;17、18歲時唱著“尼義目刮”(勞動調),勞動在田邊地角;20歲時 ...
阿姆,女,1949年生,藏族,迪慶州維西縣保和鎮。原籍德欽,阿姆的父親是一位頗有名望的弦子藝人,家庭的影響和生活環境的熏陶,養育和造就了能歌善舞的阿姆。小學畢業后就開始參加鄉村的文化活動,是德欽縣云嶺鄉業余文藝宣傳隊的骨干。在學習民間聲樂、 ...
和文全,男,白族,1933年生,怒江州蘭坪縣營盤鎮黃柏村。7、8歲開始學藝,先后拜本村和道生、雀金八、和應昌為師,經過苦心學習,年輕時就熟練地掌握了“開益”的各種唱法,會唱“奪開益”、“達開益”、“爽開益”、“榮開益”、“橋普開益”、“農哩 ...
和發元,男,1918年生,普米族,怒江州蘭坪縣通甸鄉德勝村小麥介場。和發元從小伶俐,記憶及好,凡是聽別人唱的民歌都能記下,年輕時他就苦心自學本民族歌謠,在父輩的影響和指點下,他早年就會唱普米族古歌“力哩”調,還學會了喪葬指路經“絨坑”(即給 ...
組織機構 主管: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