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貞,男,納西族,1931年生,麗江大研鎮(zhèn)五臺村委會下束河村。納西族世襲東巴,十五歲開始跟祖父東才、父親東天學習東巴文化,掌握東巴各種唱腔,舞蹈,以及東巴“祭天”,“祭木”“祭風”等儀式的表演。1995年配合地,縣文化部門參加搶救恢復東巴 ...
李永福,男,1930年生,昆明市呈貢縣斗南鎮(zhèn)上可樂村委會。生在著名花燈泰斗李本忠的得意門生李發(fā)興之家,受父親的影響,很小就學唱花燈,到年青時正值玉溪新花燈興盛之際,在其父親的影響下,自學玉溪新燈,他嗓音清脆甜美,高昂明亮,學旦角扮相俊俏如嬋 ...
世渺,男,1924年生,曲靖市會澤縣鐘屏鎮(zhèn),洞經(jīng)老藝人。出身于音樂世家,系會澤縣目前唯一一位健在的洞經(jīng)老藝人。9歲起學樂器,17歲時正式參加“上座”(在洞經(jīng)樂隊)演奏。梅世渺所在“桂香學會”洞經(jīng)演奏者近200人之眾,最后一次演奏洞經(jīng)音樂是在 ...
吳心田,男,1937年生,水族,曲靖市富源縣古敢鄉(xiāng)補掌村公所壩塘村。自幼跟隨父親學藝(嗩吶、月琴),30年前就到云貴交界的貴州興義烏沙鎮(zhèn)等傳藝帶徒,先后有四批徒弟,如劉寶芳、范新民、唐明進、等;本地(石山腳村公所)有徒弟吳小林、黃家云及吳的 ...
李學品,男,彝族,1943年生,楚雄州大姚縣曇華鄉(xiāng)丫骨埂村。14歲拜師系統(tǒng)地學習彝族史詩梅葛演唱。20歲出師,獨立承擔畢摩祭祀活動儀式30余年。主要是婚喪嫁娶,立柱建房,立碑祭奠等儀式,精通彝族民間醫(yī)藥。梅葛演唱主要有五段:1、插花;2、開 ...
李從先,男,1920年生,彝族,楚雄市大過口鄉(xiāng)大邑雞村委會大邑雞下村。他家祖上是葫蘆笙演奏世家,祖父李茶富和父親李成樹都曾是當?shù)刈钣忻麣獾暮J笙吹奏師傅。他家祖?zhèn)鞯暮J笙演奏技藝是屬于父傳子,子承父的方式傳承。李從先是第六代葫蘆笙演奏傳人。 ...
王德興,男,1938年生,彝族,楚雄州南華縣兔街鄉(xiāng)長梁子村委會大風丫口村。7歲拜師學藝,由于悟性高,很快就能彈奏簡單曲調(diào)。他不滿足于現(xiàn)狀,遠涉楚雄、祥云、彌渡、景東、大理、思茅等地,邊幫人打家具維持家計,一邊向當?shù)孛耖g藝人求教,切磋技藝,收 ...
熊登有,男,1937年生,苗族,楚雄州南華縣雨露鄉(xiāng)瓦罐窯村。集多種樂器的演奏,跳蘆笙舞,射弩等技藝為一身,能說會聽白彝,漢,苗四種民族語言,是南華,楚雄、雙柏、牟定四鄰縣獨一無二德高望眾的苗族樂師。熊家祖籍四川江津,流遷南華,從小受父親熊開 ...
陳加壽,男,漢族,1926年生,楚雄州元謀縣能禹鎮(zhèn)摩訶村委會小能禹村。自幼酷愛花燈表演藝術(shù),13歲時拜師在花燈老藝人陳繼昌門下,生、旦、凈、末、丑皆習,尤以飾丑角最具特點。1953年,在全縣業(yè)余文藝匯演中,以飾傳統(tǒng)花燈《牽弦》中的小啞壽一舉 ...
龍家成,男,1921年生,彝族,玉溪市峨山縣岔河鄉(xiāng)河外村路口村小組。彝鄉(xiāng)世代盛行四弦,那優(yōu)美的曲調(diào),使其自幼對四弦產(chǎn)生了強烈的興趣。掌握了基本的技法和表演唱法。但仍滿足不了他的求學欲望,21歲時,到本縣各地彝村進行學習,又到易門、新華、玉溪 ...
組織機構(gòu) 主管: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云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