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益四,男,怒族,1961年生,怒江州福貢縣匹河鄉架究村。他從小就受到民間音樂的熏陶,十四歲開始,正式拜舅舅達阿根為師,開始學習怒族“達比亞”(琵琶)、歌謠、舞蹈等。現他已熟練地演奏“達比亞”曲調64個,鄉親們都說波益四的“達比亞”會說話, ...
金顯,彝名奈石,男,1924年生,彝族撒尼人,昆明市石林縣圭山鄉海宜村。其父是《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的原曲作者金國富先生。金顯在父親的影響下,自幼愛好音樂,對撒尼歌曲很感興趣。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金顯全身心地投入民族歌曲的創作和演唱之中。 ...
李成龍,男,1939年生,漢族,昆明市盤龍區龍泉鎮云波居委會。從小就與花燈結下不解之緣。每逢袁本義燈班來村演出,即追隨觀看,憑著自己驚人的記憶,刻苦學習花燈。他刻苦學藝的精神,感動了燈班老藝人袁本義。在袁本義和琴師們的鼓勵下,他鼓足勇氣從此 ...
楊鳳英,女,彝族,1949年生,昆明市石林縣大可鄉巖子腳村。她從小就愛聽山歌愛唱山歌,她是在歌聲中長大的。姑娘時候就很愛對山歌,只要聽到哪個會唱新的調子,她就想方設法去拜訪學唱,學會了才走人。她會唱的山歌調有四平調、板板腔、白彝腔、石屏腔、 ...
李月波,女,1944年生,回族,昆明市五華區彌勒寺3號。李月波自小熱愛藝術,在奶奶的口傳心授下,自小就顯現出了較高的文藝素養。善于觀察生活,經常到家門口和鬧市區聽歌,聽完后不斷摹仿著唱。1957年參加云紡紗廠創作過昆明小調,揚琴調20首,參 ...
張開亮,男,1936年生,漢族,住昆明市糧油儲運公司宿舍加層三樓一號。從小愛聽別人唱小調,由于他非常愛好,暗中跟著別人學唱,學會了一些昆明小調和一些花燈調。改革開放后,文化生活的豐富多彩,更加激勵了張開亮學習唱小調的熱情,雖然沒有正式拜師學 ...
李炳貴,男,彝族,1927年生,昆明市石林縣北大村鄉躍寶山村。從祖輩起至今,李家每代人都有能吹奏嗩吶,在老一輩家人的影響下,李炳貴學藝較早,20歲就能吹奏大小嗩吶。大嗩吶能吹奏32支家傳自編曲子;小嗩吶能吹奏16支曲子。音調、音色等技藝逐步 ...
黃蘭芳,女,彝族,1937年生,昆明市石林縣鹿阜鎮蒲草村。結婚嫁到石村鎮小箐村。黃蘭芳生長于民間藝術世家,自幼便受父輩們的藝術熏陶,10歲左右就能演奏幾種樂器。因為父親能彈奏大三弦,母親能彈奏月琴,吹奏口弦,加上黃蘭芳的勤學苦練,她還學會了 ...
李汝良,男,彝族,1930年生,昆明市晉寧縣雙河鄉核桃園村委會。其自幼喜愛音樂,3至7歲時上輩祁凱元就開始傳授吹樹葉,小直簫,12至13歲時跟隨李汝華開始學習二胡,14歲時跟隨李汝華、祁凱元、祁品元學習三弦、月琴、口弦及演唱。其演奏(唱)的 ...
陳自清,男,1946年生,苗族,曲靖市羅平縣羅雄鎮新風巷紅星辦事處。14歲起學藝,師傅是羅平縣何家凹楊順才,擅長蘆笙、嗩吶,簫等,大部分曲調為父輩所教,有些是自己編,均為口傳心授,無譜面。藝齡達40年,與師傅時有聯系,遇有紅白事,不時約聚。 ...
組織機構 主管: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