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對瀕危的彝族民間傳統歌舞實施搶救保護工作,新平縣非遺保護工作人員于4月初深入新化、老廠、漠沙等彝族聚居的鄉鎮、村社,走訪老藝人,調查收集相關資料。新化、老廠、漠沙等地是玉溪市市級保護項目“彝族大四弦舞”的集中流傳區域,在當地,有“聽...
詳細內容為掌握彝族傳統文化資源,搶救保護珍貴非物質文化遺產,從2016年初開始,新平縣非遺保護工作人員協同縣民宗局積極開展彝文古籍和彝文傳承調查收集工作。工作人員先后深入新化、老廠、漠沙、戛灑、平甸等鄉鎮、村社,重點調查古彝文傳承、收集部分彝文古籍...
詳細內容3月31日至4月2日,是新平縣漠沙鎮平安村阿波德小組傳統“祭龍”活動日,縣非遺中心工作人員深入村寨,開展“祭龍”習俗調研工作。阿波德小組是一個典型的彝族村寨,村居環境優美,彝族傳統民居保存較好,村人們至今遵循著古老的村規民約,畢摩們還存有近...
詳細內容近年來,隨著我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日益重視,各地“申遺”的熱情高漲。“申遺熱”對于文化保護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但也有些地區并沒有認識清楚“非遺”的真正內涵,造成“非遺”保護的泛化、庸俗化。比如,一些人認為,任何百年以上的物件或村落文...
詳細內容朱仙鎮木版年畫云南建水紫陶從13歲那年到畫店當學徒開始,河南開封朱仙鎮的郭太運與開封木版年畫的緣分,持續了70多年。在他的記憶里,木版年畫最鼎盛時,僅開封市就有一二十家賣畫的大店鋪,更別提年關時扎堆兒的小攤點了。“每年春節都要加班加點,趕制...
詳細內容2015年11月,北京衛視推出了全國首個以非遺項目為核心選題、以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為宗旨的真人秀節目《傳承者》,其首播就獲得了1.55%的收視率,此后其收視率和口碑仍不斷走高,在第7期達到了全國1.75%的高收視率。2015年12...
詳細內容為了了解紅河、石屏兩縣非遺工作近況,掌握非遺項目經費使用情況,2016年1月19日至21日,紅河州文化體育旅游和廣播電視局副局長王振純、非遺中心主任段勇和非遺專干普梅麗組成調研工作小組,到紅河和石屏兩縣開展調研工作。聽取紅河縣匯報工作聽取石...
詳細內容2016年1月13日,由項目保護責任單位麗江市文化館組織實施的“納西族東巴畫搶救性保護工作”正式啟動。為確保各項工作的有效開展,專門成立了搶救性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項目實施方案,明確了項目任務、工作職責以及成果數量和時間要求。納西族東巴...
詳細內容12月28日至30日,景洪市文化館舉辦“第三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培訓暨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傳習活動補助發放會”。景洪市文化館館長玉坦為學員傳達非遺相關法律法規此次培訓對象為景洪市50名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培訓班由市文化館館...
詳細內容12月21日至23日,景洪市文化館舉辦了“第二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培訓暨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傳習活動補助費發放會議”。此次培訓向景洪市國家級、省級傳承人傳達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