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1年昆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以來,我國由政府主導推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已經走過了15個年頭。“十二五”時期,在各級文化部門的努力下,從《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頒布施行到全國多地非遺保護條例紛紛制定出...
詳細內容2015年12月21日上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藝術設計系李正安教授為文化部非遺研修班學員講授了“陶瓷設計價值取向”專題,與學員們解析了陶瓷中的設計與審美價值以及世界知名陶瓷企業的品牌化之路。李正安教授將陶瓷的設計價值取向歸納為:應用價值、...
詳細內容1、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趙暉:我國自2012年起搶救性地啟動傳統村落保護工作以來,經過3年努力,傳統村落快速消失的局面得到一定程度遏制,開始邁入保護、改善和復蘇階段。2、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副司長王旭東:未來,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工作...
詳細內容11月18日至19日,全市2015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業務培訓班在昭通舉行。本次培訓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進一步落實全市2015年思想宣傳文化工作會議的各項決策部署,牢牢把握“四個全面”重要戰略思想的要求,切實加快文...
詳細內容為加強我市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根據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統一安排,11月16日至19日,云南大學高志英教授到我市開展“萬名專家服務基層行動計劃”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高志英教授是民族學、人類學界著名專家,云南大學博士生導師,常年致...
詳細內容交流發言(第一期)曲靖:省級傳承人李世瑋洞經音樂20世紀80年代洞經音樂大力發展之際,社會上的中青年群體憑借著對古樂的好奇和喜愛,熱衷于接受古樂、傳承古樂,堅持三十年從不間斷。斗轉星移,堅持了30多年不間斷的大批傳承人如今相繼過世,當年風華...
詳細內容武定縣白路鎮境內的傈僳族,一直以來流傳著吃山糖酒的傳統習俗。所謂吃山糖酒,就是男女青年相約,約定日期時辰和集會地點,確定參與的村寨和負責通知的人,屆時夜晚,女方帶小酒,男方帶糖,相約匯集到山上。男方請吃糖,女方請喝酒,以糖酒為媒,交流談心,...
詳細內容作者:蘭坪縣文體廣電旅游局何玉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與“魂”,如果拋棄傳統,去掉根本,就等于割掉我們的精神命脈。近年來,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圍繞“靈魂”和“根本”這個核心,探索保護模式,創新傳承方式,不斷加強...
詳細內容2014年9月3日,省文化廳印發《關于公布第五批省級非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通知》(云文非遺[2014]10號),公布綏江縣《金江號子》傳承人牟玉成、彝良縣“蘆笙舞”傳承人楊禮雙、昭陽區“昭通清拳”傳承人許明富(鄒家拳)及彭志飛...
詳細內容4月1日,省非遺保護中心有關領導和專家,受邀赴華寧縣對柴窯開窯進行考察。省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蘇保華、規劃保護部主任胡榮梅、傳承培訓部主任鄒萍,玉溪市文化館張亞林館長、市非遺中心辦公室主任張培學等一行9人,參加了活動。親身體驗剛剛出窯還在發燙...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