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長街宴,哈尼語稱為“知交把”、“多交奪”或“資烏奪”,流傳于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紅河南岸的哈尼族聚居區域。長街宴分為祭寨神長街宴、六月年長街宴和十月年長街宴3種類型,祭祀神靈、求神護佑稻谷豐收、感激神靈賜福人間、擺街心酒宴、吟唱史詩、 ...
哈尼族梯田農耕禮俗,流傳于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紅河、元陽、綠春、金平、建水縣的哈尼族村落。哈尼族梯田農耕禮俗體系嚴整、形態完備,包括建村立寨禮俗、開墾耕種禮俗、節慶祭典禮俗、人生禮俗、服飾飲食禮俗等5大類別。建村立寨禮俗規定哈尼族的民 ...
劍川縣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是典型的白族聚居縣。劍川白族石寶山歌會是一個以對歌賽歌為特色的民族傳統節會,舉辦地點石寶山屬劍川縣沙溪鎮。據考證,石寶山歌會已有上千年歷史。唐《蠻書》卷八載:“少年子弟暮夜游行閭巷,吹壺盧(葫蘆)笙,或吹樹葉。 ...
大理三月街是大理各族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會。1992年經大理白族自治州人大常委會通過,三月街被定為大理州的民族節,每年農歷三月十五至二十一舉辦,節期為7天。每年赴三月街的人數以百萬計,國內外參加者眾多,是白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大理三月街因于每 ...
哈尼族九祭獻,哈尼語稱為“歸基托”,是哈尼族最古老的民間祭祀活動,流傳于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因遠鎮的浦貴、浦海、施通3個自然村。這3個村是在哈尼族遷徙過程里,由3個同胞兄弟創建的。九祭獻典禮在歷史上由3個村輪流主辦。20世紀50年 ...
新平傣族人生禮俗流傳于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水塘、嘎灑、腰街、漠沙等鄉鎮的傣族村落。新平傣族人生禮俗形態完備,體系嚴密,包括求子禮俗、孕期禮俗、出生禮俗、取名禮俗、滿月禮俗、周歲禮俗、少年禮俗、成人禮俗、文身禮俗、染齒禮俗、花街比美禮俗、 ...
思茅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的拉祜族自治縣。拉祜族節日較多,有春節、火把節、新米節、卡臘節等,其中葫蘆節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充滿獨特的文化魅力。葫蘆節拉祜語稱為“阿朋阿龍尼”,是瀾滄縣拉祜族最隆重的節日,每年農歷十月十五舉行。屆時,各村 ...
花山節也稱踩花山或踩山,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邊苗族自治縣的苗族稱為“奧道”,每年春節后的農歷正月初二至初五舉行,是各鄉鎮苗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歷史古老。花山節的來歷傳說有二。一是相傳苗族的祖先蚩尤戰敗,不得不進行歷史上的第一次舉族大遷徙 ...
澆花節,德昂語稱為“散根”,是德昂族最有標志性的傳統節日,于每年農歷清明節后第七天舉行。廣泛流傳于德宏傣族景頗族州潞西市、盈江縣、瑞麗市、隴川縣和梁河縣,其中以潞西市三臺山德昂族鄉保存最為完整。從德昂族民間傳說可知,澆花節的淵源與南傳上座部 ...
翁丁佤族傳統文化保護區位于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勐角鄉翁丁大寨,建村歷史已有200多年。佤族自稱“佤”、“阿佤”和“布饒”,漢語意為山地民族。翁丁大寨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海拔2605米。翁丁村共有238戶,1094人,其中大寨98戶,45 ...
組織機構 主管: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友情鏈接